活在此时此地食在当地当季
春
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农耕的重要时节。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太阳达到黄经0度,于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一到,雨水明显增多,中国平均地温已稳定超过10度,这是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温度。而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此时也是早稻的播种期。
春分“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春分时节忙着春耕播种,转眼间冬季的绿叶类蔬菜悄然下市,老的老,开花的开花,田间可以吃的蔬菜品种越来越少。以前对一年四季吃的食物没有特别的留心,自己种地后渐渐发现一年中有明显的两次青黄不接的时候,一次在春季的4-5月份,另一次在9-10月,明明这几个月万物复苏,温度适宜,为什么反而蔬菜品种少呢?那是因为这个温度适宜的季节适合植物播种,播种的季节和收获的季节不在同一时间而已。也渐渐明白了,人和事不会一直处在顶峰状态,有高潮有回落,起起伏伏,这才是四季变迁的魅力,人生亦如此,要懂得适当给自己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生活的节奏绷的太紧,就容易断了。最爱每年此时的莴苣,春分到清明,短短20几天时间,莴苣快速的抽薹生长,直到开花结籽,生命后半程快速的到达顶峰而后老去死亡。人呀,确实要多看看植物,多了解它们的生命故事,向大自然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去年此时还有包菜吃,今年此时,包菜已经吃完了,猪心包菜还需再等些时日。
园中的晚樱悄然开花,粉粉嫩嫩的,当初刚种下的时候非常喜欢晚樱,而现在却更喜欢早樱,晚樱重瓣的花型显得有点繁复,不如早樱的花有仙气。如果这几日你去郊野春游,一定会遇到荠菜花,花实在是太小朵了,不够吸引人,倒是它独特的心型种子外壳更吸引人。对了,荠菜花可以吃哦,连根拔起带花一起煮甚好。等呀,等呀,终于等到香椿上场,有人爱它有人讨厌它的味道,不过没关系,它只做它自己,用它独特的香味让爱的人越爱它。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做自己就好,我们是一株香椿就别想着成为一棵臭椿,嗯,好好活出自己的风采就好。讲解
预知更多蔬菜品种的详情介绍请看视频讲解春雨来临,润物无声,大地回春,生机勃勃,新老交替,在天地间自然演变!块茎类:洋姜、胡萝卜、荸荠(马蹄)
叶菜类:二月韭、青菜薹(老)、青菜苗、生菜、芹菜(老)、香菜、芥菜薹、大白菜、豌豆苗、油麦菜叶、莴苣
香草类:薄荷、艾草、藿香、野胡葱、大蒜、大蒜叶、生姜、月桂叶
其他:辣椒干、黑芝麻、鸭蛋、鹅蛋、白扁豆、黄豆、番薯粉丝、番薯粉、番薯干、春笋、萝卜丝、萝卜干、梅干菜
腌制类:酱萝卜、豆瓣酱、腌雪菜(雪里蕻)、甜辣萝卜条、腌酸菜
野菜类:马兰头、水芹菜、薄公英、苦菜、香椿、荠菜花
全裸地种植实践地区在杭州,品种仅供参考!
绿色字体代表新鲜上市的!
春分特别推荐蔬菜:
香椿莴苣荠菜花
美味
香椿炒蛋
(配料:香椿、蛋、盐)
春分时节的香椿嫩芽,是这个季节当仁不让的菜中佳品,因为收藏了一冬的能量,在此时发芽长叶,香椿富含钙、磷、钾等矿物元素,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气健脾的功效,好处多多,在清明之前都是最佳品尝期。一盘香椿炒蛋,解一年的思念!清炒莴苣
(配料:莴苣、油、料酒、盐)
常有朋友问我莴苣什么时候有的吃?每年的春分到清明,是莴苣上市的季节,一开始的莴苣笋又嫩又爽口,随着气温的上升,最后吃到它老了下市为止,前后不过短短二十几天时间。
那些一整个冬天都在货架上卖的莴苣是大棚里种植的。我们吃莴苣也是吃的这股生发之气,莴苣实际上吃的是莴苣的菜薹。
小笋雪菜炖豆腐
(配料:雪菜、笋、冻豆腐)
春笋、雪菜炖豆腐,要是加点火腿肉,那这一锅汤就会鲜掉牙,所有精华都在汤和豆腐里。杭州名菜片儿川最佳食用季节也是在春季,笋和雪菜碰撞出完美的鲜度。
芥菜花煮蛋
(配料:芥菜花、鸡蛋、鹌鹑蛋、油、盐)
春风吹过田间,荠菜花悄然盛开,很多人只知道荠菜叶子可以吃,却不知道荠菜开花连根拔起也是可以吃的。
“三月三,荠菜赛灵丹”,民间阴历三月三的日子,常会采集荠菜花和蛋一起煮了,给家中小儿吃。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而荠菜花煮鸡蛋则具有凉血止血、补虚健脾、清热利水的功能。
这个季节的青团正当季,艾草乃纯阳之草,吃艾草做的青团帮助去除体内湿气、温阳健脾,如果只是想吃青色的团子,那马兰头、菠菜、鼠曲草、麦苗都能实现,但是正因为艾草的功效与众不同,所以在清明之前吃上艾草做的团子,才一直传承至今。
想吃艾草青团的朋友欢迎在微店下单,备注喜欢的口味,尝一尝素素亲手做的青团!
特别鸣谢
视频拍摄图
文:素素剪辑:米社大当家素素八年自然裸地有机栽种经验朴门永续设计实践者为大家科普蔬菜的季节性饮食提倡食在当地、当季因地、因人、因时而异尽量食用新鲜和粗加工的食物素素建了一个四季食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