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推进有效课堂建设,加强同教育发达地区的学术交流,4月1日至2日,富平县莲湖学校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温州市温大瓯海教育集团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陈加仓校长和集团分校专家一行6人来校指导工作。富平县教育局副局长杜睢社、局基教股股长李军、局宣传中心主任王燕婷、城关中心学校校长程勇等领导陪同指导,来自城关镇兄弟学校及学区联盟学校80余名教师代表一同参加了活动。校长忽晓娜对温州“亲戚们”表示热烈欢迎,她回顾了李校堃院士亲手缔造的温富双校亲密合作的深情厚谊,希望温大附校专家团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宝贵教学经验传授给莲湖教师,助推莲湖学校有效课堂提质增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校长陈加仓讲话。上午首先,项灵捷、张盼翔、伍渊泼和白金乐四位老师带来了一堂多学科融合课《清明节里的学问》。以语文学科为主力,辅以美术、数学和科学。细致的评价语言、严谨的实验态度、活跃的气氛以及美味的清明饼,将课堂氛围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随后,张文莲老师带来了四年级习作课《我的动物朋友》。通过分享自己与宠物猫“冬瓜”的故事,引导学生从生活习性和生活趣事方面描写自己的动物朋友,并加以指导。最后,陈加仓校长向与会师生带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五年级数学课《分数的再认识》。陈校长巧妙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午上午的课程丰富充实,下午的讲座精彩纷呈。第一场是由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副校长项灵捷带来的《整合课的设计路径》。她在讲座中,结合实例分享了从“基于同一主题”“基于学科系列”到“基于项目研究”的整合课升级路径。项校长还分享了循环式、递进式、集合式和环绕式等不同类型的整合课设计途径。第二场是由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校长陈加仓带来的数学讲座《课堂教学在关键处发力》。陈校长指出,教师要在知识衔接处发力,在经验接轨处发力,在生成差异处发力;在教研活动中改课,在常态教学中改课,在改课中课改,在改课中提高学习质量。接地气的讲座赢得与会教师的阵阵热烈掌声。为感谢陈校长一行对莲湖学校课堂的指导,忽校长代表学校将莲湖学校老校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革命事迹有关书籍赠予陈加仓校长,愿温富两地双校友谊之树万古长青。陈加仓校长对莲湖学校的盛情邀请表示感谢,并表示愿与莲湖学校一道将教学改革和有效课堂建设不断推向纵深。陈校长一行参观校史馆学科组研讨4月2日,各学科组进行了交流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围绕课堂教学主阵地,共同探寻“有效课堂”的内在要素。通过观课、议课和专题讲座解读课堂,集智研讨、相互启发,进而推动两地教师团队之间相互合作、探讨,促进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与教育水平再提升。学习感悟莲湖学校师生感悟今天,浙江温州大学附属城学校的四位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整合课,内容涵盖语文数学科学美术等多个各科,课堂围绕“清明节”主题展开,清明节这三个字包含了多少学问,快来和我看看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杜牧的《清明》,相信大家都读过背过。整合课从这首诗延伸开来,用几个问题开启课程。一问清明节的时候一定会下雨吗?回答是不一定。那诗人为什么说雨纷纷呢?恐怕你回答不上来吧。再问,酒是不是清明时节的饮食?你会说不是。那么诗人要问买酒的人家在哪里呢?你也回答不上来吧。你看这首众人皆知的诗竟有这么多的学问,让我们一起揭开谜底。课堂上,老师先让我们说了清明节的习俗,然后开始讲这首奇妙的古诗,诗的前两句先介绍了写诗的时间,天气状况及当时人们忧伤的心情。加上细雨绵绵,感觉好像没有了灵魂。后两句诗的“遥”用的妙,说酒家近,就在杏花深处,但你却看不见。说它不远,却用了遥字,所以不远不近,是不是很妙。开始解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雨纷纷?授数学课的伍老师向我们出示了柱形统计图,展示了全国降雨概率。像股票下跌上涨的画面,很像滑滑梯样的统计图,数学专有名词是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可以看到,我国东南地区,清明时节下雨概率较高,推断出诗人肯定就是在这一地区的哪个县做的诗?从史料中可以判断就在安徽池州。那诗人为什么要买酒呢?难道酒也是一种清明节的饮食习惯吗?我想诗人一定是想借酒消愁吧。整合课还介绍了南方地区清明节的主要饮食———青团。听起来美味可口,可一尝,墨绿色的青团到了我的肚中一阵翻江倒海,好像不欢迎这个青团朋友。整节课不但让我们了解了清明的习俗、气候、古诗及美景,还让我们学会了数学统计图、地理、美术等方面的知识,这真是一堂有趣的整合课啊!四年级三班牛祎泽在紧随新课改步伐,落实新课标指引的专业征程中。作为一名莲湖人,我们是幸运的!因校史底蕴,与温州大学附属小学结为“友好帮扶学校”。又是一年春日到,暖阳细雨浴万物!温州师团传经宝,为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推波助澜!4月1日,我们莲湖学校在期盼中迎来了温附小几位老师带来的“新型—整合课”。这节课从形式上讲:是四位老师携手合作完成,课堂流程过渡自然,一气呵成。从内容上讲:它是以语文课为载体,整合了语文课中辐射到的“美术、科学、数学”学科知识。这节课不但让我看到了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更让我明白今后自己的学科知识既要丰富又要博深。曾有话说“倒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倒给学生一桶水,自己要有一溪水”。今天感受了这节整合课后,我立时感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当代教师,终身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是实现驾驭教学新理念的前提之前提!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反复揣摩,反思,总结……,其目的就是:打造有效课堂,力求学生发展!以后的我们要具备“源头之活水”才能顺应教育教学的新步伐,才能担当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担!——常珂周四,我校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温州大学附属学校的送教团队。他们带来的多学科整合课程让人耳目一新。《清明里的学问》这节课以“清明”做为主线,将《清明》这首古诗中可挖掘的知识点从语文、美术、数学、科学四个学科展开教学。角度新颖,形式灵活,真是一场课堂教学中的盛宴。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融通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共同指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探索与解决。课堂观摩中我们只看到一个框架和表象,项老师的报告《整合课的整体建构》才真正让我们领略到这种新型课程的精髓。设计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确定融合点,以教学主题为统领,筛选能为其服务的、有价值的相关学科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之形成合力直指教学目标的达成。总之,此次教研活动带给我们新的思考。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尝试,不断探索,使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石悦我是一个不喜欢数学的人,但是今天听了陈校长的数学课——《分数》,我终于领略到了数学精髓。感慨陈校长一支粉笔一张嘴,道尽数学思想,彰显数学魅力!感慨,陈校长在电脑技术横流的世界中,尽显教师本色,彰显教师风采。陈校长的课思路明确,一条主线引导孩子,各个层面贯穿始终。主与次,真与假,错与对,都在他的循循善诱,鼓励表扬,大胆尝试,肯定自我中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还原数学真相。或许我的领悟能力有限,领略到的东西曲指可数。但是内心深处我觉得,他就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学习,值得我永远尊敬,真正正搞教学,搞教研的好老师,好校长!心中激荡着四个字——向您致敬!一个老师的温柔,是他散发在骨子里的美,一个老师的细腻是他隐藏在写作里的点滴,一个老师的细致,是他闪烁在眼中的星光,张老师的写作课,总体来说就是她本人的写生课。从她对“冬瓜”点滴的生活细节的记录;从她对“冬瓜”各种趣事的阐述;从她对“冬瓜”独具特色的外貌描写,都表达了她对“冬瓜”浓浓的爱。都说文字是有灵魂的,正是因为文中她对“冬瓜”的这种情,牵动了在场的孩子们,他们才能想起生活中动物朋友的点点滴滴,适时激发了每一个孩子书写动物朋友的欲望,缺口一旦打开,写作就形如流水,缓缓而来。同时她的写作课,导向也比较明确,这就使不善于写作的孩子,基本上不会偏离正确的写作方向。她非常成功地引导孩子,指导孩子完成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写作课。最后说说整合课。整合课的新颖走在教育前列,它是一种新思想,新理念的大胆尝试。感觉整合课是各个专业老师力撼山河的一种强大表现。一个好的老师是一本活动的教科书,那么新的整合下,四个专业老师的讲解会是怎样的一本教科书呢?短短的一首诗,教会了孩子多少个学问呢?答案是数不胜数。本堂课可以看出,主讲者为语文老师。她如一位王者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引导孩子提出学问,同时其他专业老师专业配合,专业讲解。提高了整堂课的质量,弥补了主讲者的短板。专业老师的奉献精神,更是值得人敬佩。不藏私,不争峰,只为语文课。整个课堂给人一种,粮草行,兵马出,将军挥洒,凯旋归的壮大场面。不同的老师占有着不同的知识。不同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思想。今天讲课的老师心中都应该有一粒种子,这些孩子就是这一粒粒种子。或许是未来遍地开花一样的孩子;或许是未来坚强生存小草一样的孩子;或许是长成参天大树一样的孩子。今天的这些老师让我看到的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给了不同思想的孩子们一片肥沃的土地。可谓不计得失,不争,不抢,将爱藏在心里,把情融在课中,慢慢的在孩子心中开出一朵花。——靳静今天,我有幸听了浙江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陈加仓校长执教的《分数的再认识》一课和他的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在关键处发力》。同时还听了他们学校项灵捷副校长的讲座《整合课的设计路径》。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收获颇多,感触很深!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感悟:一、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尤其作为教师这样一种特殊的行业,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专业技能,才能让学生授之以渔,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二、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在陈加仓校长讲的一节《分数的再认识》和专题讲座《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无不体现了陈校长数学课堂的思维性和严谨性,同时正是由于老师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兴趣和思考能力!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思考型的老师!三、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教研,有教学不研究,我们永远也得不到进步和专业的提高!所以,我不能仅仅停留在只上课,把知识传授于学生就行,我们得在教法上下功夫去研究!总之,今天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希望这样的教学活动多搞一些!——雷红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直在创新中发展,加强课堂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是改革的趋势。今天我有幸聆听了陈加仓和项灵捷老师关于小学多学科整合课的讲座,自己感触颇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名身经百战的老教师,凭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随时都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听了今天的多学科整合课讲座,我犹如漂浮在高空里的氢气球突然被针刺破,瞬间失去了迎风飘扬的自信。突出课堂综合性及学科间知识整合,必然会对我的综合知识储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我现有的水平肯定是满足不了课程改革需要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在加强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同时,积极接触、学习更丰富的、更新鲜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以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南艳婷今天我们有幸亲眼目睹了温州大学城附属小学四位老师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整合课。无论是课,还是老师个人风采,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那么有魅力。从整合课和讲座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几位老师能为我们展示一节精彩纷呈的整合课是不断的探究,不断的打磨,不断创新的成果,是智慧的杰晶,更是对教育事业精以求精的硕果。附小老师的敬业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做一个勇于探究,敢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新型老师。从整个课堂上来看,整合课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广,各学科融合的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对主旨内容理解更为深邃,可能终身难忘。就拿《清明节里的学问》的美术板块来说吧!学生初步理解了古诗大意,再通过观察、动手贴一贴对冷色调、主体物将记忆更深刻,对古诗里的事物理解会更深一层;科学板块里吃清明饼,观察鼠曲草,为鼠曲草制作介绍卡,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了温州和陕西清明时节的习俗不同,还让学生认识了南方特有的鼠曲草。我想整合课如果长期开展下去,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宽广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提取信息能力等等一定会得到提高,毋庸置疑综合素养也会得到提升。——穆步宁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几位老师都能让学生透过读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又融入其他课程内容整合,进而解决提出的问题。第二,用一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能概括我的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加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让我也深深感悟上课过程中应当抓住机会,明白学生学习,将“渔”的潜力教给学生,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而且能使学生“会学”,让学生了解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总之,精彩的整合课和极具感染力的习作课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着主导主角,她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王亚玮整合课,一个新奇的词眼。说它新奇,是因为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今天有幸聆听了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的老师们带来的多学科整合课《清明里的学问》,让我大饱眼福,大长见识,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整合课的新与奇。新在形式,多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与拓展,杂而有序。奇在方式,多学科同上一节课,同一内容,多视角的从专业角度讲授,既保证了学科的独立性,又使学科间有机融合,真的是同进共赢。这一节有温度、有内涵的整合课,不仅让学生从广度与深度上收获了知识,更让我有了一些思考:专业的事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这样的课堂才会更丰富多彩,才更能展示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和谐共赢精神。——吴静今天我有幸听了陈加仓校长的课和讲座,感受颇深,他的课堂和他报告中所讲到的一样,关键处发力!在我们平时上课的时候,唯恐在什么地方引导的少了一点,学生就不理解,我们好像面面俱到,貌似学生把所学内容掌握了,但是他们并未真正理解,并未深刻的思考,在突破重难点的时候,自己都感觉有些别扭,学生听着肯定也不舒服。在陈加仓校长讲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上,他让学生画出四个圆的1/4,学生涂了一个,他追问那是1不是1/4,学生们一看那确实是1,所以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应该如何正确表达出那些圆的1/4?一些学生就想把四个圆看成一个组,一个整体,把这四个圆圈起来,涂一个就是这些圆的1/4,这样这节课的重难点就突破了,这节课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单位一,陈加仓校长没有自己提出单位一,而是有效的提出问题,让孩子想尽各种办法得到单位一,这就是陈加仓校长所讲的,在关键处发力吧!陈加仓校长所讲的也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在教研活动中改课,在常态教学中改课,在改课中推进课改,在改课中提高教学质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刻地理解教材,正确地读懂学生,巧妙地把握课堂。在课堂教学关键处发力。——唐卫华年4月1日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我们莲湖学校迎来了远方的客人——温州大学附属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在欢迎仪式上,陈加仓校长质朴、接底气的讲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使我兴奋的是在第一节展示课上,我目睹了沿海发达城市教育者的生动课堂。由项灵捷老师等四人执教的整合课堂《清明里的学问》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多。说实话,这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触整合教学课堂。一开始,项灵捷老师以亲切的谈话方式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跟着项老师的思路进入本次课堂之旅。在听课的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他们身为教师的修养和内涵。他们的言谈举止沉稳亲切,不失大雅。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上,四位老师都能以自己的教学特长,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四位老师整合的方式不同,同时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亮点,都在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尤其是数学老师伍渊泼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从数学的角度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了“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含意。整节课的脉络清晰,重难点把握准确,师生一起探究归纳,突破了难点。听了四位老师的课,我才真正领悟到:在平时自己的教学中,我们也要面对这样的各种整合,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迈上新台阶。——张娟关于多学科融合,我和同事们之前就已经有所耳闻。但真正接触到整合课堂,今天还是头一回。温州大学城附校的专家团队为我们送来了三节优质的观摩课及一台关于解读整合课堂的讲座。我的笔记本记录满满,内心收获也同样满满。由项灵捷校长和张盼翔、白金乐、伍渊泼三位老师共同执教的语数美科整合课堂《清明里的学问》使我感受最深。一首古诗《清明》,在不同学科的四位老师的引导下,竟然提取出了那么多的学科知识信息。语文老师带领孩子品读古诗,体味古诗词艺术手法,美术老师教孩子们为古诗配图,数学老师引领学生探究藏在“雨纷纷”里面的南北方气候差异,科学老师则与学生一起品清明饼,了解鼠曲草。一节课下来,孩子们意犹未尽,我也不舍得下课。感谢陈加仓校长带领的专家团队,期待下一次能再次与他们的整合课堂见面。——颜艳春雨绵绵,恰逢清明时节,浙江温州大学附属小学的送教团队,为我们莲湖学校带来了一节让人耳目一新的整合课《清明节里的学问》,应情应景应时。当孩子坐定之后,四位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教师团队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做了自我介绍,拉近了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为上课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本堂课的主力学科是语文,以赏析杜牧的《清明》为主旨,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来体会诗意诗情。用孩子们已知的相关习俗、饮食理解诗中提到的内容,通过读,引导孩子找到诗中的景物。美术老师引导孩子用粘贴画为主,彩铅为辅的方式去领悟“遥”的意思,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酒旗在我们肉眼所及之处。学生在读中感悟的同时提出问题:清明时节为什么雨纷纷?数学老师通过降雨概率统计图,让孩子明白了南北气候的不同。越往北,降雨概率越低,得出诗人是在江南水乡写的诗,最后得出精确位置,安徽池州。在分析习俗时,已经得知温州人在清明节要吃青团(棉菜饼),使用的材料(鼠曲草)在我们北方很罕见,还将这种植物带到我们的课堂上,科学老师通过让孩子们去观察、去触摸,去了解它的外形、手感,通过阅读资料袋中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对鼠曲草的认识——是一味中药材。在了解了数曲草之后,让我们这一群北方孩子也品尝了鼠曲草做的棉菜饼,体会了江南与北方在清明节时饮食文化上的不同,语文老师同时也引出与清明节相关的组诗。本节课,让我们认识到了课程整合就是将多门学科进行融合,相互渗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满起来。在课程整合的路上,我们还处在认识阶段,但温州的同行们锲而不舍,不断钻研的精神,十分令我们感动,一节课进行了五次修改,有效的拓展了个体研究的思路,验证了群体研究的实效性。——冯宝英年4月1日听了项校长讲的语、数、美、科整合课及讲座,受益匪浅。了解了整合课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他注重各个学科的互补互渗。语文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其他学科又对语文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学科的知识点,能让语文教学更有趣、有效。多学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各个学科间的联系,要不断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提升学习效率,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掌握学科整合的方法,进而成为课堂的有效实施者。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形式的引入其他学科的辅助教学,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再现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多途径获得语文知识。——常凤4月1日上午在我校聆听了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几位老师展示的《清明里的学问》和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两节公开课。其中感受颇深的是《清明里的学问》这节多学科整合课。项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既要重视课程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又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要将语文与其它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它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语文解决其它学科问题,将抽象的知识用其它学科知识来理解,既有趣味性又能激活思维,而且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节课巧用“整合”使语文课堂不再沉闷,课堂教学内容更全面、更丰富。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杜艳妮听了陈加仓老师的一堂课和一节讲座,受益匪浅。在讲座中,陈老师提出,要在课堂关键处发力,要抓牢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陈老师用自己的教学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在《分数》这一节课中,教学重难点和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在于单位“1”这个抽象概念的引入,但是陈老师利用一个方框巧妙的讲四个圆结合成了“1”个整体,突出了单位“1”的意义,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确实对我触动很大。——张林整合课程对老师的要求非常的高,老师事先要翻阅大量的课程资料和书籍,问曲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尤其是要有探究的精神,在选材时能否体现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或新事物,如何在原有的事物的了解上更深入拓展,更深入增加深度,广度。需要上下联动,多学科内部合作,尤其是资源的共享。在教学中一定要掌握学情,了解学生的初始情况,自学程度,教师的角色主要是观察者和建议提出者。学生学习解决不同的问题,并把这些学习成果转化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一起对新、老问题都要抱着这样的态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