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沉寂了一冬的大地也开始苏醒了。每年春天,人们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即是踏春,地理学部同学的家乡都有哪些踏青习俗呢?一起来看看吧~
白荼:我是安徽北部的,我们这边春天的时候放风筝比较多,小时候比较喜欢动物形状的风筝,现在有很多动画人物的风筝。 小时候放风筝的事情记不太清楚了,大概就是爸爸妈妈教我怎么放吧(不过我感觉到现在我还没有学会放风筝_(:з」∠)_),其实基本上也是爸妈在放。放风筝大概需要注意的就是放长线然后逆风奔跑,等风筝飞得比较高比较稳定时再放一段线,只有停顿一下再放一段线才能把风筝放上天。 窥见:我家是内蒙古赤峰的,春天的时候家里这边也会放风筝。我小时候放过风筝,不过这几年没有放过了。我们这边因为天气比较冷,所以一般会在四五月时放风筝。风筝的类型倒是没有统一标准,看各自的喜好,最常见的就是小孩子喜欢的色彩鲜艳的卡通图案。技巧我不太了解,放风筝应该要在晴朗有微风的天气? 孙子芸:放风筝已经是小学五年级的事啦哈哈哈。我觉得对于我来说放风筝是一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事。在我的印象中,放风筝就是:深圳宝安公园里,青青草地,蓝天白云,一群人,一群风筝。我们一家五口人坐在草地上自带的垫子上,啃着甘蔗、吃着零食,一边看周围的人把风筝放得老高、听着人们的喧闹声。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自带风筝,在草地奔跑到满头大汗,不过我们家没别人放得高,放得远,而且通常情况要么风筝线断了,要么卡在树上,要不和别人家的风筝线纠缠在一起。不过尽管有种种状况,还是消灭不了我们对风筝的热情。现在回想那时,我还没有手机,大家都还不是“低头族”,有说有笑,真的是挺美好的回忆! 关于踏春的记忆就是听爸爸说他小时候在赣州老家会玩滚铁圈,之前我们家也买了一个,出去放风筝的时候也会带上它。除此之外,踏春还会去打羽毛球、登山等等。 猪噜噜:在我们云南文山那边,这个时候会去采鼠曲草,把这种草和在糯米粉里面做成粑粑(可以蒸,也可以炸),老人说到了春天这个时候总要吃上一次这种粑粑的。一般这时候油菜花也开了,树慢慢变绿了,伙伴们可能都会闲不住,都想逛逛山头,看看窗外的景色。大人们可能要开始准备忙一些闲杂农事叭,也不多,因为已经播种过了~这时候桃花开了,外面有点美腻,我们会用一些花花草草把糯米染成三色糯米饭,然后再带一些吃的和纸钱,就出发去上坟啦(大部分会选择在农历三月三上坟,但是因为有的人要外出上学,有的人要外出务工,所以人们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挑个好日子去祭奠亲人~) 鼠曲草 豆豆:小时候在我外婆家,贵州乡下,清明的时候会倒挂一种草在门边,大概是柳条。差不多四五月份的时候天气好会去放风筝,开春这段时间会吃黄粑,是一种用糯米做的食品。 合斯来提:小时候每到春天我爸都会带着我跟哥哥一起做风筝,然后去广场一起放风筝呢~记得有一次放风筝,放的太高了,我在想如果我能飞得跟风筝那么高就该多好,想去看看除了家乡以外的地方长什么样! 关于踏春,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有个传统的节日叫“诺茹孜节”,时间为每年的3月21日,是迎接春天到来的节日。 三月踏春时节,我们家喜欢到乡下采摘苜蓿,回家做苜蓿馅儿的饺子或者馄饨。除此之外,我喜欢跟朋友出去骑车。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一起出去春游,在我们家乡的孔雀河边吃吃喝喝,跳舞唱歌,非常开心~ 红烧饼干:春天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喜欢去郊外折柳,然后把柳条编成柳帽戴在头上。在云南,春天的时候天气已经很热了,柳帽既别致又遮凉,小时候往往会把戴过的柳帽挂在门上很多天,直到变干之后才取下来。在清明的时候会到山上献祭,清理祖先的坟墓周边的杂草,在山野里吃一顿午餐,采摘野菜等。 看来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也有着不同的踏春习俗啊。 行乐三春节,林花百和香,在返校之际,不要忘了放缓节奏,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 林莹莹黄卓丨采访 受访者,部分来自网络丨图片 孙越丨编辑 魏妍儿白岩松丨审阅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