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的馅,老板的心,太善变了吧

酸菜鱼馅青团。图片来自微博“阿常的零食基地”。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青团

是什么馅的。

讲真,中国还有哪个节日和食物没啥关系的吗?

每年清明前后,江南大街小巷的糕点铺、早点摊、面包房、菜市场都摆上了绿莹莹的青团。

小小一枚青团,软糯香甜,清爽可口,不仅征服了南方人的胃,也抓住了北方人的心。据说清明前后北京人吃掉的青团仅次于上海人。

图自维基

这几年,青团渐渐变成了南北通吃的网红,不吃上一颗,岂不是辜负了春天?

网红青团其实已经数千岁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江南人对艾草的钟爱,大概要从《诗经》时代开始。

几场春雨过后,江南的原野上,新生的艾草嫩得能掐出水来,只等姑娘媳妇采回家揉进糯米粉里,做一个碧绿圆润的小团子。

采艾草

清明节吃青团是江南一带的食俗。作家崔岱远在《吃货辞典》中介绍:

江南的艾草甚是清香——清得透彻,香得浓烈,以至于江南人新婚前有用艾草沐浴的习俗。把艾草洗净、焯水、剁烂,然后和上糯米粉,可以做出清香筋道的艾草青团,黏稠里包裹着彻骨的甘甜。

不过,被做成青团并不是艾草的专利,浆麦草和鼠曲草自古以来也是南方人做青团的原料。

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写的,“遇寒食...今俗以夹麦青草捣汁,和糯米作青粉团”,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指的应该就是麦草。

算起来,青团作为时令美食,在中国人的食谱上大概已经有数千年历史。

上图:鼠曲草,下图:浆麦草

现在南方大街小巷上售卖的碧绿光滑的青团,大都是用麦草汁直接和糯米粉做成的,虽然方便,到底少了些味道。

我还是更钟意把处理好的草叶揉进糯米粉里的做法,这样做成的青团面皮里有碎叶,一口咬下去清香浓郁,口感也更丰富。

青团皮里的草叶清晰可见。?月半苗阿咪

不过现在这样的青团,只有在一些讲究的老字号和会亲自动手做青团的江南人家才能吃上吧。

青团虽小,可容万物

青团大概是中国名字最多的食物了。舟山、台州一带叫青饼,南京叫清明团,绍兴叫清明果,南昌叫艾米果,客家地区叫清明粄,另外还有艾粄、艾叶粑粑、清明粑粑等叫法,其实差不多都是同一种东西。

这些青团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形状和馅料了。有些地方喜欢做成圆团形,有些地方做成月饼形,有的地方则做成饺子状。

作为江南土著,青团最开始是甜馅的,豆沙、芝麻、百果等。

清明前后,苏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青团。?晓涵琉

现在的网红青团则无所不包,咸口的加入春笋、雪菜、牛肉等,甚至还有水果馅、小龙虾馅、紫薯馅、巧克力馅、马兰头香干馅、抹茶馅等。

沪上网红店沈大成家的小龙虾馅青团。

一锅刚出笼的热腾腾绿油油的青团,不咬下第一口,你永远不知道里面包的是梅干菜还是榴莲。

食青团,和春天的约定

和如今相比,古人过清明要精彩的多,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

那时的清明食俗也更丰富。在唐代,清明食桃花粥,人们采摘桃花和大米同煮,味道清甜。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

桃花煮粥的味道有待考证,但古人的这份风雅不得不让人羡慕。

好在,我们还有青团。

三四月里,艾草、麦草、鼠曲草和以往几千年一样按时冒出嫩芽,我们像无数祖辈那样摘草捣汁做青团。

这场十余天的咬春盛宴,是中国人和春天一期一会的约定。当青草和糯米的清香在唇齿间蔓延开,那一份对先人的追思,对家乡的怀恋有了具象的表达。

小小一枚青团,何尝不是穿越古今,缱绻人心的信物呢。

—END—

●春天不赏花,三四月就白过啦!

●明哲啊,你就带苏大强去这些古镇逛逛吧!

●在吗?我给你承包了一座茶山

●最美的情话不是我爱你,而是我在春天的贵阳等你

青团不易消化,

好吃也不能吃太多哟~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6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