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整个白天也不能睡觉,否则容易导致神

干支纪年:戊戌年丙辰月乙未日

立夏的习俗很多,各有特色。比如安徽等地有立夏日毋坐门槛的习俗,道光十年的《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槛,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宁国县志》记载:“俗传立夏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清嘉录·卷四》曰:“是日虽寒必着纱衣一袭,并戒坐门槛,俱令人夏中壮健。”立夏日这一天,人们将刚挖出来的新鲜竹笋与苋菜一起熬汤,做成新鲜美味的羹喝,这是在顺应时令以食进补、以应夏气。同时,彼此相互警示当日不要坐在门槛上,整个白天也不能睡觉,否则容易导致神昏而不利于一年的健康,人在整个夏天里都会感到疲倦而多病。民俗相传,如果立夏这一天坐门槛,整个夏天就会脚骨酸痛。如果不小心坐了一条,就需要连着再坐六条,合成七数,这样才可以解魇。

《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夏,取平日曝晾之米粉春芽,并用糃面煎作各式果叠,往来馈遗。”在浙江东部的农村,立夏日当天有吃“七家粥”的习俗。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汇集起来,加上各种颜色的豆类及红糖,烹煮成一大锅营养丰富的粥,然后大家一起分食。吃了七家粥,就会邻里和睦,大家团结一心进行夏耕夏种。类似的,七家茶,就是邻里乡亲带上自家烘焙好的新茶,混合后进行烹煮。或者泡成一大壶茶,大家欢聚一堂共饮1。“七家粥”与“七家茶”都是立夏尝新的形式,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同吃七家粥,共饮七家茶,还具有和睦乡里、维系乡情的重要人文内涵。

注释:1 海上:《中国人的岁时文化》,岳麓书社年版,第88页。

在浙江嵊州,有立夏日吃蛋拄心、笋拄腿、豌豆拄眼的习俗。而在浙江宁波,立夏日有吃“脚骨笋”的习俗,“立夏吃脚骨笋,一年脚骨健健过”。烧煮乌笋、箭笋等野山笋,不剖开,每根三四寸长,吃时拣两根粗细相同的笋一口吃下,吃了之后能使脚骨健壮。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吃软菜(即君踏菜)的习俗,认为吃了之后,皮肤在整个夏天就会像软菜一样光滑,而不会生痱子。

众多的饮食习俗都有各自的美好寓意。比如,吃煮鸡蛋或者咸鸭蛋,是因为民间相传心臟的形状和蛋相近,吃了蛋能使人心气精神而不受亏损;吃竹笋拄腿,寓意人的双腿也会像春笋那样充满生机、健壮有力,能行远路;吃豌豆拄眼,因为带壳的豌豆形如眼睛,为了消除眼疾,需要吃些煮豌豆,寓意眼睛在一年中都像新鲜豌豆那样,心明眼亮。

上海郊县的农民,会在立夏日当天用收浆期的麦粒制作的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为“麦蚕”,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吃了可以免受“疰夏”之苦。

湖南长沙,人们在立夏日当天会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称之为“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长沙团字发音坨),一脚跨过河”,意思是吃了以后会力大无比,身心轻快。鼠曲草在南方比较普遍,北方则比较难找,需要跑到较远的地方去采集。平时可以在药店里买到,新鲜的只能去山间、田间采摘。

以上各地立夏的饮食习俗,都是人们利用食物中的形、名、色等外求法,诞生出的夏天祈福安康吉祥的种种饮食方式。人们赋予饮食中这些寓意,其目的都是于立夏日祈求身、心、眼、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免除时气相侵,以顺利度过炎夏。虽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和营养价值,但远不如在立夏这天顺时法天法地地进行修身实践,服食天德地炁(气)进行养生更为神效。

摘自:中央编译出版社,熊春锦先生著《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四时之夏》,ISBN:8

投稿邮箱:msg

dehuizhi.net

版权声明:德慧智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产品——神枕

推荐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推荐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智》

推荐新书

德解《弟子规》一次“德解”的尝试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7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