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将离春去也,妈妈端来ldquo麦

俗话说“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今天就是立夏,从昨天开始雨就哗啦啦的下不停,灌醒了大地,唤醒了农作物。看来今年会是丰收之年啊!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我们漳浦习惯于在立夏日吃“麦粿煎”。将面粉加水稀释,搅拌均匀后加入糖和鸡蛋,下油锅煎就可以了。咬上一口,Q弹有嚼劲,满是妈妈的味道。

闽南也有立夏日吃虾面的习俗,据说是由于“虾”与“夏”的闽南语同音,而海虾煮熟后变为吉祥的红色,表达对夏季的美好祝愿。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宁德周宁县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浙江嵊州人会吃蛋、笋和豌豆,他们认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

上海郊县农民吃“麦蚕”,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人们吃了,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

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与“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

在常熟,立夏有尝“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上海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也要吃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活动主要流行于南方,立夏秤人有两种,有的悬秤于大树,多是给老人小孩秤量。有的悬秤于屋梁,是女子互相秤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俨然一种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云:“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7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