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们注意啦想尝遍泉州美味,国庆来这个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064742.html

国庆小长假

除了玩,怎么能少的了吃!!

重!磅!提!醒!

吃货们,注意啦!

10月1日至10月3日

泉州首届闽南美好生活嘉年华配套活动

闽南传统特色小吃节

将在源和钢结构艺术大厅内举行

全市28家小吃商户参与

肉粽、贡糖、牛肉羹、面线糊……

几乎你能想到的泉州特色美味,这里都有

重点是,来了排队就可以获得美食哦!

绝对是吃货们的最好福利!

主办方:

小吃也是“美好生活”的一个方面。泉州小吃文化受闽越文化和“海丝”文化的熏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泉州人文生活里的重要内容,形成小吃——人——生活三者结合的“活态”文化,生成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在民以食为天的泉州,如今小吃业几乎三步一个店,品类逐渐丰富,口感愈加多元,品牌化管理趋势明显,又因泉州是著名的侨乡,小吃逐渐变成一种“味蕾上的乡愁”,远销海内外,成为家乡的一种标志。

来参与小吃节的商家,来自泉州各县市区。每个项目挑选的都是各行当最具代表性的人家哦。随便一个点位,遇到老板,你都可以攀谈几句美食历史。因为他们大都是传承好几代的美食“掌门人”,很多甚至始于清朝呢!能够在同一个地方,一次性全部尝遍,恐怕连泉州人自己都很少有这样的机会。

泉州水门国仔

“不食面线糊,不识泉州古城”。国仔面线糊源自清咸丰年间。水门是古代七门之一,为水上之门,连接陆地。农闲时随师父学做面线糊,谢家已传承许多代。七道传统工序,九个小时的手工打造,使得水门国仔面线糊鲜美可口、香飘四溢,再加入谢氏精心配制的配料,让人食之难忘。

塗门贡糖、郭记塗门贡糖

始创于清朝。清光绪十年(年),郭家曾祖父郭坷在泉州顺济桥南开店经营贡糖生意。总共有十几道工序,从单一口味发展到多种口味,并开发出花生卷、花生贡糖、麦芽贡糖、杏仁糕、盐酥贡糖、老决贡糖、软贡糖等多个品种。先后荣获“中华名小吃”“福建百年老铺”等称号。

车桥头文阿水丸

清朝同治年间,因车桥头临近码头,当时有很多的搬运工,文阿水丸的创给人林阿朝凭借着自己接索出的水丸销作技艺,学握了一条“水丸、鸡卷、香肠、酥糕”等产品的制作技术,开始了挑担贩卖。因产品独具风味,受到这一带的好评。一碗水丸汤,香气盈人,清爽可口的骨汤,劲道爽滑的水丸,轻轻一嚼,满口的香味。这样的一碗百年风味水丸汤,单单水丸就要经历至少4—5个工序。

秉正石花膏

清光绪末年的秉正石花膏,出自品牌创始人丁秉正的外婆黄韭莱之手,当年黄阿婆为了生计,拜师泉州南门聚宝街一带有名的石花阿婆,学习石花膏制作技艺。学成之后,黄阿婆便开始自制石花膏,并挑担沿街叫卖,因风味独特,渐渐受到食客追捧,小有名气。对石花草的浸泡工序中,采用六晒六泡的技艺特点,使做出来的石花膏外观品莹清澈,口感脆嫩美滑,从沿街吆喝、推车叫卖、到拥有自己的“秉正石花膏店”。如今拥有“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统”等称号。

晋江固本钱

创始人在晋江县职工食堂当厨师时,学一种名叫“狗舌粿”(因其形状与狗舌头相似而得名)的小吃,后来突发奇想将“狗舌粿”扭成“8”字再入锅油炸,撒了白糖后食用。这一风味一推出市面,受到了食客们的热捧。甜油粿、虎咬草等传统小吃历时多年照做不误。直到后来他把店面开到晋江锦绣街,莱单中不变的仍是这些传统小吃。

安溪湖头小吃同业公会(湖头小吃)

清代官员李光地偏爱家乡味,衣锦还乡后将相府的厨子带回湖头,宴请四方客,湖头住肴扬名于外。80年代末,在湖头美食上有所成绩的李瑞荣,开启了美食烹饪之旅,将安溪湖头的特色——湖头米粉、芋包、成笋包、鸡卷等小吃推出市面,赢得了食客的大加赞赏。

瑞芳鱼卷

崇武地处重要水道,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明初建城之后便有官兵驻守。相传,为解决出海巡查时军粮短缺问题,官兵们捕捞海中的马鲛鱼,将其去骨取肉,手工擂溃成鱼糜,配以地瓜粉,再加上一些调剂口感的辅料食材,卷条蒸熟,即可食用,大大缓解了军粮短缺的窘境。要做出美味的鱼卷,原材料选择是关键。来自台湾海峡的马鲛鱼因其肉质鲜甜、口感软滑,被视为上佳原料。为了更好地享用美味,崇武人研发了诸多烹饪鱼卷的方式。市面上贩售的冷冻鱼卷除了放入蒸笼中二次蒸煮外,还可将其切成薄片,用清汤煮食,或沾上面粉或面包糠入锅煎炸,或配上清脆的西芹、木耳等爆炒成菜。

好成财牛排馆

“好成财”始于清宣统三年(年),传承一百多年的制作工艺,牛排和牛肉羹制作工序上,都有独特的手工制作技艺。多年前,“好成财”创始人黄金纪离开家乡阅南洋,去了菲律宾做厨师。民国初年回到家乡开家牛肉馆。南洋的经历让黄氏见识西式牛排的做法,回到泉州后加进西方元素改良本地的牛肉做法,没想到全熟的牛肋排受到食客们的喜欢,于是这种做法便坚持下来。

蓝氏钟楼肉粽

蓝氏肉粽的独特风味在于它精选的原料,也在于它百年的制作技艺。精选优质糯米、土猪肉、香菇等原材料,每一道原料的甄选,都经过多次市场的考量和口感的考验。

五叔公土笋冻

土笋冻是起源于福建泉州,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是一种由特有产品加工而成的冻品,相传发明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熬煮,虫体所含胶质溶入水中,冷却后即凝结成块状,其肉清,味美甘鲜,配三酱油、陈醋、蒜蓉,更是美味。五叔公土笋冻便起源于安海,古方配制,延续安海味,且在短短2年时间,一改土笋冻街头形象,打造品牌经营,并拓展到50多家加盟店。

洪濑黑龟粿

黑粿是闽南地区的特色糕点之一,又称龟粿,乌龟仔。洪濑人制作黑粿的历史迄今已超百年。鼠曲草杂糅进糯米团中蒸食成粿的食品,加上做好后形似乌龟,故最早被称为“乌龟粿”,并闻名东溪两岸。之后,人们在乌龟粿中逐渐加入各种各样的馅料,慢慢地演变为今天的黑龟粿。做黑龟粿时,人们都喜欢在做好的黑粿中用朱砂或是红色的汁液点上一点,寓意吉祥、喜庆。当家里小孩满月抑或是为老者祝寿,一般都会备上黑龟粿,代表着亲人的一份浓浓祝福之意。闽南地区最出名的黑粿产地,便是洪濑镇。

山腰梅兰浮粿坊

泉港浮粿的具体产生年代已无从考究,却是泉港家喻户晓的地道小吃。泉港梅兰浮粿创于清朝年间,祖辈以靠海制盐、养殖务农和经营浮粿小吃为生,到了祖父庄红帽时,其凭着儿时的记忆,将祖辈的味道加以传承,重新经营起浮粿摊子。精选新鲜的海蛎、里脊肉、包莱、南瓜和当地特制的地瓜粉,是梅兰浮粿美味的原料。

啊向牛肉

当归、川穹、苁蓉、八枝、枸杞、熟地.…十余种中草药配制精选牛肉,煤火焖炖三个钟头,把控火候,让牛肉的鲜味与中草药的甘味相融而至,这是啊向牛味汤头清甜浓香的秘密。作为土生土长的石狮人,林向文于年辞去厨师职位,回到石狮创业,历经6年市场接索和不断改良,开创了啊向牛肉馆。

美琼猪肉粕

猪肉粕是物质匮乏时代里,上天赐予闽南人家的美味。那时,人们买猪肉回来后,会把太肥的部分刮掉,用来炸油并储存着,以后每次炒菜都可以用一点点。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现代人已不常用肥肉炸猪油了,但猪肉粕喷香生脆的味儿却总令人难以忘怀。

晋江龙湖美琼猪肉粕跟猪肉粕打交道长达多年的店铺,用实际行动一直延续着它的味道,从祖上施修笼开始算起,至今已传承五代人。

刘泉生饺子

饺子为什么会成为泉州古早味小吃?事实上与闽南文化形成的根源有关。北方的饺子馅料经常是白菜猪肉的混合,而泉州古早味饺子,虽然总体做法与北方饺子无异,却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形态。比如“五谷丰登饺子”,以玉米、胡萝卜、香菇、香葱、五花肉为主料,而饺子皮则由面粉、菠菜、胡萝卜“三色”制成。

桥记洪濑鸡爪

桥记洪濑鸡爪采用独特配方,上乘的选料,运用纯熟技术手工制作,其独特口味在于鸡爪卤制中调料的选择,这配料经过数千次的调试,才逐渐形成现在独特的风味。桥记洪濑鸡爪质地饱满、颜色鲜艳,口感Q爽有弹性,吃起来嫩中有脆,香中带辣,骨香十足。

闽南四秀.石花膏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石花菜,是生长在台湾海峡中潮或低潮带礁石上的一种食用海藻。来自晋江的“闽南四秀石花膏”,加了蜂蜜就成了金黄色,加了红糖、兰香子等,变成纯天然七彩的甜品。

惠女薯粉团

相传在清末,从惠安出航的一艘摆渡客船遭遇暴风雨,船夫勇敢地拯救全船人,自己却因体力透支而落海失踪,船夫的妻子天天以泪洗面。多日后,漂流多日的丈夫凭借强烈的信念终于回到日夜期盼的家。妻子想为一路风餐露宿的丈夫备顿大餐,可是家里只剩惠安人家都有的地瓜粉、花生及一桌乡民送的、早已风干的海鲜。她灵机一动,用海鲜干,加上花生、和上地瓜粉,搅拌捏团,入锅水煮。没想一时捉襟之作却成就一道美味。为了纪念这一次经历生死的团圆,夫妻俩将这一碗粉团取名为“惠女薯粉团”。从此,年轻英勇的船夫与忠贞坚守的妻子团圆的故事在惠安民间代代相传,而“薯粉团”象征着团圆,被后世视为逢年过节的必备佳肴。

闽丰味鸡卷

鸡卷、卤水拼盘、卤鸭、卤鸽是闽南人宴席上常见的一道菜肴。清光绪年间,洪濑人氏黄和狮得益于浙江名厨师承及秘笈,于光绪二十九年﹙年﹚在洪濑镇开创鸡卷的制作先河,一百多年来鸡卷制作工艺薪火相传。第四代传人黄文宾于年3月继承祖业,在鸡卷的制作工艺上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把制作工艺发挥得淋漓尽致。

淳度鸭架

泉州淳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传承祖上工艺,秉承上一辈的优良纯朴传统,稳中求发展,一步一步扎实升级,秘制淳度鸭锁骨,年获得泉州风味小吃、福建名小吃、泉州伴手礼等官方荣誉。

鲜之肴无骨凤爪王

纯手工、特制小刀剔骨,无任何添加剂。开盒即食,蒜味十足、微辣脆爽的休闲食品。

长虎土笋冻批发部

土笋冻的制作工艺强调选料的重要性,精选鲜活的“土笋”,先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再进行剖杀和十几遍的清洗;然后分大小类别进行下锅熬煮,掌握精密的火候和精准的时间、精细的调味;待熬熟后,“土笋”脱皮,再对其进行熬煮,让“土笋”高度的胶原蛋白充分渗出,最后盛出来后装在碗里,进行冷却。然后,一碗碗美味的古味土笋冻就诞生了:晶莹剔透,肉脆冻软,味美甘鲜,滑溜爽口。吃一口在嘴中,凉凉的,咬上一口“土笋”,新脆无比,配以“苏明”的秘制酱料,味道更加绝妙,在齿间回味无穷。

纯炳肉羹店

主打鸡卷和猪扒。五香鸡卷保留怀古味道,挑选新鲜猪肉,荸荠、葱、豆皮为原料,拌以五香调味,炸至酥脆,外酥内嫩,沾上酱汁,口感十足,令人口齿留香。猪扒因其口感,口味,独具特色,选材备料上卫生,新鲜,尤其对食材的采购上严谨负责,它外表金黄,吃起来外酥里嫩,鲜嫩多汁,带着淡淡的醋香,入选为福建名小吃。

金星屁股面

用一根一米多长、碗口粗的擀面杖,擀面人骑在一头用自身体重不断碾压面团。这种工艺制出来的面条,劲道足、有嚼劲,当地人俗称“屁股面”。作为蓬华镇颇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屁股面”在高峰期间有十多户在做,因为做面是一个体力活,产出少、效率低,逐渐就没落了。

闽台缘元宵圆

精选本地“钮扣”花生、黑芝麻、葱头等原料,将花生芝麻打碎研磨成细小颗粒,搅拌在一起,与猪油葱头、白糖等入锅一同翻炒。然后,把炒熟的花生芝麻馅放入圆形的铁制模具中,用铁锤敲打,把馅压实后推出,形成元宵圆的馅团。

传统泉州元宵圆的一大特色——“摇”元宵圆环节,先在一个盆里放入适量的糯米粉,然后将敲打成型的花生芝麻馅倒入粉中,用手摇动盆,让糯米粉均匀地粘在馅上。

这个过程中,需要连续重复几次“一遍粉,一遍水”的动作。即滚一次粉后,将元宵圆从盆里放入水中过一下,然后将粘着水的元宵圆再放入盆中,利用水的黏合性让元宵圆再粘上一层粉,如此往复,直到大小适中为止。

东街钟楼肉粽

东街钟楼肉粽历史悠久,由篮孙忠传承祖辈的配方所创建,口感饱含古早风味,但时推陈出新,使得粽子更精细独特、纯美爽口,四邻乡亲品尝后都赞不绝口。东街钟楼肉粽,不粘不腻,清香醇美,糯而不烂。在选材上,精选上等糯米、猪肉、香菇和鸡蛋;在制作上,讲究古法配制,手工打造。相继获“中华老字号”、“福建名小吃”等殊荣,享誉海内外。

闽丰味食品

“闽丰味”坐落在南安洪濑镇,致力于打造闽南地区卤味品牌,多年老汤为底,辅以多种名贵中药精华烹饪而成,以“鲜、香、甜、韧”的独特口感赢得广大食客的称赞。年成立了闽丰味食品有限公司,先后荣获年的“中华名小吃”“福建名小吃”等荣誉。

这个国庆,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问问自己的胃还好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5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