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hhlsq.com/
在外边吃了很多年的各式各样的清明美食,依然改不了对家乡软萩粑的迷恋。在英山,每逢“花朝节”,家家户户,做“软萩粑”。软萩”学名“鼠曲草”,是种一年一生的植物,所以这美味往往只有在春社日前后才能品尝到,有关春社,南宋诗人陆游曾诗云:桑眼初开麦正青,勃姑声里雨冥冥。今朝有喜君知否,到处人家醉不醒。
自然,制作过程也不复杂。第一步,原料加工。铲出米缸里的大米,淘洗干净,浸泡一夜,再沥水一上午,即可送去碓房磕成米粉子(磕米粉子用的大米有一点小讲究:早稻米比晚稻米更好一些);同时把采来洗净的软萩菜的嫩苗也放进碓凼里舂一舂,逼出软萩菜中的苦涩汁液,当原本泛白的软萩菜完全变成深绿色的粗泥状时,即可捞出备用。
第二步,和粉做粑。雪白的米粉子,深绿的软萩泥,混放在偌大一个面钵中,按照实际需要,兑水,加盐,搅和。早稻米磕成的粉子比较糙舌,有嚼劲,但是黏性不够,难以揉捏成团,这时候软萩菜就在其中发挥了牵绊粘结的作用。面钵里的散沙一般的白米粉子在巧妇手上,很快就揉成了一个绿色的大粉团子,不一会儿巴掌大的软萩粑就排满了案板和竹匾。
第三步,上锅蒸制(也可煎粑)。城里人和当下的乡下人,凡蒸食都用蒸笼,而老底子的故乡人蒸制软萩粑是直接用铁锅的。往锅底放一舀子清水,在水上罩一个陶制的输滗,软萩粑就贴着输滗依次侧立摆放,把所有的粑粑都放置完毕,就加盖烧火。初烧时用大火,同时细听锅底输滗里的水响的变化,当咕嘟咕嘟的水沸声转换成滋滋响时,大火转小,稍焖一会,再熄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