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泰宁暖菇包,仙草糕hellip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18885.html

尚书第

泰宁,是一个传奇。

这座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享有皇帝赐名的荣耀,再加上绝佳的山水,厚重辉煌的历史,以及保存完好的明代风韵,都让游人叹为观止,引以为传奇。

泰宁风物,也是传奇。

粗犷野性的傩舞,婉转悠扬的梅林戏,雉科鸟类的天堂峨嵋峰,甘露寺、寨下大峡谷、大金湖、上清溪、尚书第,每一处景点,背后都是故事。

泰宁的饮食,更是由一个个传奇组成。

这里食材均来自乡土自然之中,普普通通,却加上了一个个不平常的来历和传说。在泰宁,吃的多是家常便饭,品的,就是世间百态,风土人情,更是这座古镇,千年不散的优雅风韵。

厨神在民间

紧那罗

金庸的一部小说《天龙八部》让佛教体系的天神“天龙八部”广为人知,天龙八部都是“非人”,是八种神道怪物,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在泰宁甘露寺,我们偶遇了“紧那罗”。

“天龙八部”中,“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梵语中,又有人非人之意。紧那罗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在中国佛教里,紧那罗曾化为少林寺香积厨火头老和尚,持三尺拨火棍打退围寺的红巾军。因之被少林寺尊为护法伽蓝,又称其为“监斋菩萨”。菩萨的法相有三尊,分别为持法法身、护法法身、妙法法身。泰宁甘露寺的这尊法身形象则慈眉善目,手握烧火棍,完完全全一副普通僧众模样。

甘露寺的厨房

甘露寺也是妙地,整座寺庙以一根柱子撑起了四幢重楼叠阁。这样的传奇,对于甘露寺的常法师傅来说,平常得和呼吸一样自然。每天,常法师傅都要去山下斋堂打饭,斋饭也不过是山中普通的食材:黑木耳、豇豆、笋、豆腐和一碗米饭而已。外人看来,山中的修行岁月,枯燥而清苦。而常法师傅早已习以为常,每天这样的日子,他过平淡而有滋有味,正如寺院的斋饭一般,平常也是真味。

甘露寺,常法师傅的修行岁月

在距离甘露寺不远的山脚下,碰到好日子时,你还能遇上杀猪宴。

猪是家养的土猪,好日子来临时,倒也披红挂彩,只待祭祀全村人的五脏庙。因为是全村人一起享用,所以烧菜的地方选在村子空旷处,杀猪宴很简单,不过六道菜而已,猪大骨熬萝卜汤、红烧猪脚、爆炒猪下水、瘦肉猪肝汤、猪头肉,猪血也不浪费,制成米浆猪血,也是一道乡土好菜。菜不多,但很扎实,配上米饭,儿时的味道一下子就找回来了——这样的猪肉才叫猪肉啊。

大碗吃肉

泰宁山水旖旎,资源也很丰富,大金湖中,淡水鱼资源丰富,县里也搞起了全鱼宴,大金湖里的有机鱼,被做成一道道丰富多彩的全鱼宴:鱼头汤、椒盐鱼骨、炸鱼皮、鱼肉丸子、清蒸鱼段……

但在泰宁,我吃过的人间至味,还只是小渔船上,渔家人简单的鱼汤而已——金湖中现捞的鱼,拍个生姜,清水一煮,这就是人间美味。

民间宴席

在我看来,紧那罗菩萨就是金庸小说中少林寺的扫地僧,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却明了武功的真谛。厨神也应如此,不管是甘露寺的斋饭,亦或杀猪宴、金湖鱼汤,平常味就是美味。

多少传说多少小吃

泰宁名人多,在过去,这是骄傲,在今天,就是资源。

最明显的就在食物上,泰宁的美食,都是名人的传说:状元糍、仙草糕、碧玉卷、陷心馒头……每一道小吃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岸的泰宁历史名人身影。

先说状元糍,其实就是糍粑而已,做法与周边县市并无二致。但因为泰宁出了一个状元邹应龙,用这种糍粑当成了干粮,而且还让当时的皇帝尝了尝,就得了“状元糍”的赐名。 

碧玉卷

再说碧玉卷,这道小吃的还真只在泰宁有,也和一位状元扯上了关系。

碧玉卷本是泰宁人立夏时节的一道风味小吃,原料为纯大米和韭菜,由于薄饼色泽碧绿,酷似碧玉,故誉为“碧玉卷”。和碧玉卷有关的名人是宋代状元叶祖洽,因为晋京赶考时,吃了母亲做的碧玉卷,高中状元。衣锦还乡后,状元吃过的东西就自然成为人人追捧的热门食品。

两个状元赶考吃过的东西被挖掘考证之后,泰宁没有“放过”状元的老师——伍宁。

干煎鸭

伍宁是明朝进士,曾官任浙江淳安县教谕,培养出一名“三元及第”的状元商辂。故事有点离奇,说的是明朝时,外邦遣使进贡了一对金丝鸟,但满朝文武,都不知道要如何养活贡鸟。商辂求教恩师伍宁,伍宁说:“这种金丝鸟为珍奇之禽,既不食虫,又不食草黍,用矿铁铸成的铁子,烧热饲之,可保养活。”皇帝一试,贡鸟果然啄食,自然是龙颜大悦。其后裔为纪念伍宁,元宵节用糯米,粳米加工制作成这种陷心馒头,祀祭伍宁公以示纪念。数百年前的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故事很长,但陷心馒头制作比较简单,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用饭甑旺火蒸熟,倒入木筒内,放红糖、香油,用木棍不断搅拌,然后用手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粒,再裹上一层用粳米制成的银装,白里透黄,既可作为食品,有可作为馈赠的礼品。

如果说前面三种小吃都扯上了状元,仙草糕自然是和神仙有关系了。

仙草糕

炒仙草糕

顾名思义,仙草糕自然是和仙草有关。泰宁仙草流传于世,得益于一名叫梅福的大仙,与别处不同,泰宁仙草糕有两种,新鲜的仙草,配上大米,可以制成仙草糕,颜色的碧绿色的。晒干的仙草,则用来制成仙草冻,颜色的黑色的。不管哪种,都是清凉解暑的天然美食。绿色“仙草糕”食用时加热,有的加姜汁、白糖,也有的加蒜泥、葱花、香油,都别有风味。

食物的乡愁

依托名人,可以让食品得以走向全国,广为人知。唯有依托味道,才是一道美食传世的基本,是本地人永不能忘的乡愁。

暖菇丸子

在泰宁,暖菇包、擂茶、饭团圆子都是乡愁。

暖菇,是泰宁本地方言的叫法,暖菇的学名叫鼠曲草,又叫佛耳草,马甲无数,有一百多个名称。鼠曲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温味甘,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之功效。

暖菇包的制作因方法不同,有包子和包糍之分。泰宁的龙湖、黄厝与上青的三地等村盛行做包糍,其余的乡村则盛行做暖菇包子。

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北片的多在农历二月初四吃,民间说法叫“春社”,家家户户大包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这一天,远近的亲朋好友来来往往,品尝暖菇包,人越多越好,以示主人为人豪爽、热情。

饭团圆子

饭团圆子其实就是饭,但在过去,这是改善生活的一道美食。

食物紧缺时代,乡村吃的都是捞饭,主妇们得计算好一天的口粮,淘好一天食用的米下锅,煮到七八分熟,便用笊篱捞进木制蒸笼蒸熟。中午和晚上用餐,只要把蒸笼里的饭稍稍加热即可,极其方便。饭团圆子就来自捞饭,一般要在节日时才吃得到,做饭团圆子,往往是在早晨煮饭时,就得多放些米下锅,捞起一部分熬成七八分熟的米饭,趁热揉匀,捏成一个个圆子。由于七八分熟的米饭,米心还没有熟透,吃起来有嚼劲,管饱。客人来时,下油锅一炒就是一道菜,加点佐料一煮就是一碗汤,好吃又方便。

与隔壁的将乐和宁化相比,泰宁擂茶虽然知名度不高,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擂茶,也是有其一席之地。泰宁人家嫁女儿,就要煮擂茶待客,只不过现在渐渐成为一种记忆。

豆腐煲

如今,食材的丰富,暖菇包随时可见,饭团圆子也不再是奢侈,但却如同乡愁一般,铭刻在泰宁人的记忆中,吃到这些食物,就想起了家乡的人、事,和说不尽的传奇。

图片:吴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5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