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赋4月4日清明”
太阳到达黄经15度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壹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一生中,写过许多诗词给子由,这首也是。
宋神宗熙宁七年(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熙宁八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苏辙题名“超然”。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大概是想起了子由,写下这首《望江南》: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半壕春水一城花
唐宋旧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节再起火赐百官,称为"新火"。
禁火的这天称为寒食,举新火的这天称为清明。
贰本来,寒食自寒食,清明自清明,上巳自上巳。
因为先民取火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那时寒食节的习俗,主要是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从士子到平民,即使离家千里,也要在寒食这天,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寒食节禁火冷食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遂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多年。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人们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游春、踏青,约从唐代开始,清明节又将上巳节的习俗也相沿入内。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人们相约踏青、祓禊、游乐,欢会终日。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样一来,不仅上坟扫墓等仪式成了清明节的铁定惯例,就连寒食节和上巳节原有的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习俗,也都被清明节一笼统之了。
▲繁华的清明上河图景
叁丘迟《与陈伯之书》里说: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的确是江南最美好的季节。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
这也是江南农人采茶迎蚕的时候。
▲且将新火试新茶
肆这还是野菜顶好吃的时节。
挑菜节虽然已经过去一个月,荠菜、金花菜也已经过时,但是还有其它野菜在前赴后继地生长,而且种类更多。
▲马兰头
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寻常做法,马兰头切细凉拌就很入味了。
▲香椿
古人称香椿为椿,称臭椿为樗。掐一把香椿嫩叶炒蛋,是此时餐桌上最得宠的菜之一,它是时令名品,过了春天就很难吃到。
▲竹笋
虽说竹笋一年四季都有,并不是特别强的时令食物,而春笋让人这么记挂,还是因为它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做汤的时候放两片,炒腊肉的时候放两片,那实在是鲜得不要不要的。
▲水芹
水芹就是林洪在《山家清供》里提过的碧涧羹,开白色小花,形似芹菜。水芹的食用季很短。农历二月三月采之,洗净,入汤灼过,滋味既清而馨。
▲地衣
从前书院里有一片砂砾地。一直以为它没用,后来一下了雨,那里就长出地衣来,密密的、挤挤的,尤其是春暮,又肥又大,肆意生长。地衣另有个诗意的名字,叫"葛仙米",炒蛋吃可以,做汤喝也鲜美。
▲野豌豆
其实好多野菜都是在书院里认识的。
比如野豌豆。春天开很艳丽的紫色小花,嫩苗可以清炒来吃。
野豌豆,就是《诗经》里提到的“薇”。古人在那时候就经常记挂着要“采薇采薇”了。
▲野葱
我很爱吃的野菜,要算是野葱了。四五月是野葱最肥美的时候,香气远胜于菜市场里卖的小葱,用来炒蛋、炒肉、做饼,真是令人念念不忘。到了七八月份,它就在顶端开一枝小小的花,浅紫色,也很美。
其实,它的样子应该叫野蒜吧,只是乡人习惯呼以为葱,也就一直这样叫它了。
▲柳芽
比较特别的野菜是柳芽。
柳芽是柳树初生的嫩芽,颜色淡绿微黄,须在未开花絮之前采下,或拌,或蒸,或炒,或摊饼,或做馅,做法繁多。
柳芽微苦,摘下以后先在热水里焯,捞出后放凉水里泡,这样可以除去大部分的苦味,吃起来鲜香可口,仅剩下一种若有若无的淡淡苦味,这种淡淡苦味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
最简便的做法是凉拌,将焯好泡过的柳芽装入大碗或者小盆中,撒上蒜蓉,滴上几滴小磨香油和食醋,拌点酱油,撒上盐,喜欢辣味的还可以剁点小红椒,拌匀,一份鲜香爽口的凉拌柳芽就做成了,在初春的中午,就着馒头吃,再好不过了。
▲柳芽可以凉拌和做饼
伍要特别说说清明草。
这时候的田头,生长一种清明才有的鼠曲草。
鼠曲草,又叫清明草、菠菠草、佛耳草、软雀草、蒿菜、面蒿、清明菜、水萩等等。
江浙一带,清明这日到田头去采来鼠曲草,择净、切细,和水加麦粉碎揉成浅绿色的馃子,上笼蒸熟以后,会变成深绿色。我们叫它麦果。
儿时的麦果,不是碧绿生青的糯米团子,里面有馅,那是白猪油和着黑芝麻,大清早在搪瓷杯里用锅铲柄砸碎的,也有咸菜拌肉丁的。样子也多,有扁而不塌的圆饼、有滴溜圆的团子、有捏了耳朵的饺子,白的、绿的、半白半绿的,有的外面滚了一层珍珠米,一口咬下去,又韧又软,鼠曲草的纤维丝丝缕缕地牵连着。很有嚼劲。
清朝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里记载了清明果的制作方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这种生青油绿的糯米团子不是我的清明果
▲这种麦粉和着清明草做出的灰绿的麦果才是清明果
清明果,是我打小记忆里江南的味道。
结▼
文字:任淡如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文末发送“24”可提取24篇节气文字及风物链接
24篇岁时记目录:
大寒小寒冬至大雪
小雪立冬霜降寒露
秋分白露处暑立秋
大暑小暑夏至芒种
小满立夏谷雨清明
春分惊蛰雨水立春
清明菊斋良品?节令赋?清明?江南味道
江南清明,
最难忘的是那一口清明果的味道。
遗憾的是过了清明不会再有。
不如,自己动手做起来吧,
去亲自感觉这江南的味道。
清明风物。菊斋微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