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田杉洋
当金黄的稻田收割后
少了几分暖意,却多出些许儿时回忆
经几场冬雨后
旷野湿泥中渐带绿意
而其中便有它的身影
鼠曲草,鼠曲草又名清明草、秋菊草、无心草、等……,中医称之为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降尿酸等疗效。
此外鼠曲草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再将团块分成小块,压捏成圆饼,放入锅油煎熟美食即成。
鼠曲粿因为选用鼠曲草为主要制作原料而得名,草绿色的草饼再加上精美模具的加工,饼中花案及富传统美感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寓意。
曾是人们的救命草
鼠粬粿也称青粿、清明粿、慈壳粿。饥荒年代粮食不够时,鼠粬草甚至成了人们的救命草。
据悉,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兵荒马乱,饥寒交迫,老百姓只好啃草根,吃野菜度日。不经意间,发现了不仅无毒,而且味香的鼠粬草。后来,有人用它入粿,并将此类粿品名之为鼠粬粿。
关于以鼠粬草入食,最早的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日(三月初三),取鼠粬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柈,以厌时气。”鼠粬有种独特的香味,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句“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作了很生动地描述。清人顾景星在《野菜赞》中说鼠粬:“二月生,叶如鼠耳,和米捣作饼。北人寒食尚之。”说明在清代北方还存有吃食鼠粬粿的习俗。
美味小贴士:香糯可口的“鼠曲粿”,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由于鼠曲草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等药用价值,喘息咳嗽、消化道溃疡、风湿性疼痛等患者可以多吃。
……
READMORE——杉洋故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