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广告只有我们对美食的理解与探索
什么是清明粿?清明粿的来历(一)清明粿的来历(二)清明粿的做法
前两天有朋友给推味君送来了好多清明粿(感觉推味君一天天都是靠救济过日子的……),是他们家乡清明时节要吃的美食。
在这之前,推味君是不知道清明节还有时令美食的,因为在我的家乡,清明时节除了下雨就是上坟,没有美食可言。
清明粿是浙江省、福建省小部分地区、江西、安徽部分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
我第一次看到清明粿的时候,只有一个印象,绿色的大饺子!
清明粿的外皮多用鼠曲草或艾草加上米粉制作而成,颜色碧绿,芳香浓郁。内馅分两种,甜口的一般有豆沙馅,芝麻,桂花糖,咸口的一般都有腊肉、冬笋、香菇丁、红椒、豆腐、腌菜馅……(真的好丰盛的,咸口的超好吃!推味君亲测!)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吃清明粿呢?(敲黑板,推味君要开讲了!)
清明粿外皮的主要原料——鼠曲草,有着很强大的功效,能够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在清明时节吃鼠曲草做的食物,其目的就是“以压时气”,解决历史上东晋后由北方迁徙而来至今江浙沪闽一带沿海气候湿热地区移民们水土不服和痢疾的问题。这种习俗留到了现在更多的是一个时令尝鲜,馈赠亲友。
这个说法是不是听起来特别的正经?科学性极强,简直就是教科书一样的解答。
但是,中国的每一个传统习俗都会有故事性极强的来源版本,清明节也不例外(要是不整出点故事啥的,怎么讲给小朋友听?)
故事版本的“清明节为什么要吃清明粿”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
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
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
陈太平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又听了一个中国好故事……
其实,我们不必纠结哪个版本更真实,哪个版本更传奇。现在这样已经足以让我们去庆幸了,毕竟我们现在还能吃着清明粿,听着清明粿的故事。
而我们也会继续把清明粿做下去,讲下去……中国的传统还是需要我们来传承。
所以今天推味君邀请到了美厨娘宓夫人来教我们做清明粿!(推味君这个真不会做啊……)
没有吃过的同学可以跟着学一下,只会吃不会做的同学也要好好做笔记,清明时节下雨和清明粿更配哦!
清明粿
主料:艾草叶g、粳米粉g、咸菜笋丝肉馅适量、芝麻核桃馅适量、小苏打1g
1.把艾草叶摘下叶子,用清水洗净。
2.烧开一锅水,加入小苏打,把艾草叶放入锅中烫熟,盖上锅盖煮一会,待熟了之后捞起,锅里煮过的水不要倒掉,小火候着待用。注意!艾草叶一定要用热的,放凉了口感不好!
3.把刚捞起的艾草叶和米粉放入揉面盆中,搅拌均匀。
4.如果太干一定要用锅里烫的艾草水加入再和面,每次加少许,没有固定量(一次加多了怕太粘)。
5.一直米粉揉到细腻不粘手为止
6.掐一节面团,捏成一饼!
7.放入馅,包成自己喜欢的形状!
8.蒸锅里放上打湿的蒸布,把包好的清明果一个个排放整齐,大火蒸15分钟左右。
9.最后开盖,手沾冷水捞出放入盘中就好了,美味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