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苗医说节气与养生系列

节气

与养生

清明时节

清明,多在每年的公历4月5日前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为反映天气物候特点的节气。清明,乃自然界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司马迁《历书》

相关习俗

祭祖扫墓——清明,是中国人重视的“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后来,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也收归名下。宋代高菊涧的《清明》诗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远足踏青——主要来源于“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清明节气,太阳到达黄经15度,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此时正是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凋零枯萎随风过的明朗清秀景致的再现,是亲近自然、维护新生的好时机。

中医养生

清明之后,雨水较多,湿气较重,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而晴雨多变的天气容易使人发生感冒。在饮食调养上,清明时节不宜多食辛热、过于生发的食物,如羊肉、狗肉要少吃,白酒也不宜多饮;可多吃补脾利湿的食物与药材,如山药、扁豆、糯米、薏苡仁以及党参、黄芪等。

人体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一方面,肝气要发挥其疏泄、调节气血的重要作用,故清明时节宜适当多吃些补肝、补血的食物,如枸杞、核桃、花生、红枣等。另一方面,肝气强盛,易于产生肝郁和肝火,也容易伤脾、伤肺,可酌情食用一些疏肝、清火、健脾、润肺的食物,如玫瑰花、佛手、金橘、荸荠、菊花、蜂蜜、石斛等。

食疗药膳

鼠曲草青团

材料:鼠曲草汁、糯米粉、豆沙或枣泥各适量。红糖适量。

功效:本方具有祛风除湿、化痰止咳、健脾益气的功效。最宜清明前后雨水较多所致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炎所致肢体疼痛沉重或局部肿胀,痰湿咳嗽引起咳嗽气喘、痰多黏稠等病证的调治。也适用于脾胃虚弱、湿邪阻滞所致“春困证”的防治。

桑叶菊花饮

材料:桑叶、黄菊花、薄荷、生甘草各10g。冰糖适量。

做法:各物洗净,放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用,随喝随添水,至味淡为止。根据需要可加入适量冰糖。

功效:薄荷味辛性凉,擅长外散风热、透汗解表,也能清头目、利咽喉,桑叶、薄荷具有协同作用。菊花有宣散风热之力,甘草生用解表利咽。适用于清明前后伤风受热或春夏季节风热感冒所致发热恶风,出汗不多,咽痛咳嗽、头痛较甚,眼目红赤等病证的调治。

养气安神汤

材料:西洋参5g,薏苡仁一把,鲜山药半根,莲子30粒,乌鸡半只。生姜、精盐、胡椒粉各适量。

做法:西洋参洗净;莲子、薏苡仁泡软;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清水泡去黏液;乌鸡清洗干净,斩成大块,开水焯去血沫;生姜洗净,切大片。乌鸡放入炖碗中,加入西洋参片,莲子、薏苡仁、山药、姜片和清水,隔水炖2小时,加入精盐、胡椒调味即可。直接食用,食肉喝汤。

功效: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心、脾经,功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主治气虚阴伤、心肺脾气不足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口渴、心烦急躁等病症。

排版I胡萍

审核I方爱国

奉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平等博爱救死扶伤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65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