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桐山行

题记:

云峰叠叠路斜斜,隔洞炊烟三两家。

何处有香来不断,嫩风微雨落松花。

——《春日山行》宋代吴端 

从天坑远望桐山。

桐山,位于澧县西北边陲甘溪滩镇境内,系武陵余脉右支,海拔余米,仅次于太青山,系澧县第二高峰。山上松竹漫山遍野,处处皆是,这里过去盛产桐油,产品畅销津市、常德、松滋等县市,因而名声远扬。

绵延的群山。

我出生在桐山脚下,但却有很多年没有上过桐山了。记得30多年前,我在村里上小学时,曾经响应学校号召,上桐山背过柴禾,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女孩,爬十几公里山路,从桐山上背回来几捆树枝,当做勤工俭学的成果,现在想来非常不易。

童年的刺泡儿。

童年的记忆里,只知道桐山上有庙、有树、有花、有野果,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就如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上高三时,母亲为了让我考上大学,曾一个人上桐山,到古庙里为我烧香磕头,那一年,我顺利考上大学,冥冥中,对桐山,便多了一份感激。

美味的刺泡儿。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回老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次只要听到桐山,便觉得是那样的熟悉。

鼠曲草可制作成蒿菜粑。

年2月15日,我的同事兼师长胡德桂先生,在《常德日报》上刊载了一篇文章《桐山多万年前长满野生茶树》,至此,我才了解到,年前,我生活的地方,就有先民开始采摘利用野生茶。由此,我也明白了年迈的奶奶健康长寿的原因,那就是天天喝茶。

杨继红正在为客人泡茶。

今年五一假期,我回到老家,看到桐山脚下绵延数公里的茶叶,一片葱郁,宋代诗人吴端“何处有香来不断,嫩风微雨落松花”的诗句便浮现在我的脑海,我便有了重爬桐山,重拾儿时野趣的想法。

刺泡儿满满都是童年的味道。

4月30日,天气晴好,酒足饭饱之余,我们开始爬桐山。爬桐山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白崖壁。桐溪山庄东大门。

白崖壁位于甘溪村,距离甘溪滩镇不到2公里。选择这里作为起点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里刚刚新建了一个古色古香的桐溪山庄。山庄老板杨继红就是甘溪村人,多年来,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投资多万元,建起了集猪沼茶旅于一体的商业王国。古色古香的桐溪山庄。

走进桐溪山庄大门,赫然屹立的便是白崖壁。满目苍翠之间,黑白相间的石块如鬼斧神工般壁立。

白崖壁上风光独好。

我见过张家界森林公园里的石英砂岩,也见过郴州资兴高椅岭的丹霞地貌,但感觉唯有白崖壁的这一方石崖,最能打动我的内心。

白崖壁上美女如云。

“白崖壁不仅仅是一块石壁,里面的风景好着呢!有石笋石柱,形态各异,洞与洞相连,可同时容纳多人。”杨继红今年53岁,他刚从澧县县城购买物资回来,听说我想参观白崖壁,他饶有兴趣地当起了向导。

白崖壁上远眺。

闻听此言,我立刻有了攀岩进洞的冲动。

匍匐前行的石狮。

进洞的地方是峭壁,无路可走。我们手脚并用,十多分钟后,终于爬上了白崖壁洞口。

远观白崖壁上的油麻藤。

走进洞内,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石雕园林:洞内拥有大量的怪异镂空的大型石头,奇石怪石巧妙堆积,从侧面看去,就像一头匍匐前行的狮子。在各个大小不一的石洞里,我忽上忽下,穿小洞,跳大洞,光线忽明忽暗,宛如穿越时空隧道。洞内还有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洞外石壁上盘绕着白色溜光的油麻藤,粗壮的藤上开着紫色的花朵,将男人的粗犷与女人的妩媚完美结合。

白崖壁内别有洞天。

油麻藤是热带植物,生命力顽强,既能缠绕在建筑物和树木上,也有盘树缠绕、攀石穿缝的本事,所以,它是园林中与山岩、叠石、林间搭配的好伙伴,充满自然野趣。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电影《奇幻森林》中那个由狼群养大的男孩毛克利,他每天在森林里跳跃,自由自在的生活,藤条成为他的玩具,也是他攀爬的工具。真没想到这种热带植物竟然在白崖壁上遇到,我想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

油麻藤成为林中独特一景。

“以前这个洞很大,抗日战争时多名乡亲躲在洞内,躲过了日本人的屠杀。近些年因为少有人进去,找不到洞口了,我们现在正准备开发。”杨继红扯着油麻藤,他想把家乡的美景开发出来,向世人展示,但苦于没有合作伙伴,一个人财力有限。

油麻藤的花很绚丽。

关于白崖壁,这里还记录着抗战的历史。据年近八旬的甘溪村村民杨礼让回忆,年秋,日寇侵入湖北松滋县境内,窜至澧县桐山乡株树峪、周家坪、蒋家坪一带,疯狂向东南方向进犯,烧杀掳抢,妄图冲破我军防线,抢占桐山高峰。我国军民在桐山北麓前沿地带东起王岭岗、大堰湾,沿八斗山脉、乌鸦垱、狮子垭、白崖壁、爬爬垱、西至汆水垭、沙坡尖一线,特别是在桐山北坡易家岭至受家垭、书房凸至高岩脚一带修葺了战壕地堡,与日寇在叶家坪、八斗山、白崖壁、汆水垭、沙坡尖等处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寇进攻。将士用鲜血染红了桐山土地,滋生了万物山珍。杨继红生产开发的“碧桥春”系列有机茶之一的抗战红茶便是桐山万物山珍之秀。

杨继红在有机茶园基地与游客聊天。

从白崖壁下来,靠右边水泥路往山上行走,一路经过青青茶园,茶园里,土鸡正在悠闲地啄食。这些茶园都是近5年来,杨继红从村民手中将土地流转后栽种的,总面积将近亩。在茶园中穿行2公里,经过梯家岩、忘崖洞、中家垴、红岩垴、鹰咀垴,我们来到了天坑有机食品基地。

林中藤条随处可见。

天坑位于海拔多米的山上,形如圆锥,以前是个药材基地,现在全都栽种上了有机茶。远远望去,桐山古庙就在眼前。天坑周围几千亩山林,郁郁葱葱,层峦叠嶂。从鹰咀垴观景亭远望甘溪滩集镇,高楼云集若隐若现,三叉湾水库碧水青山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红岩垴奇石林立,登峰望远,太青山、跟子山、范家大山、游家山、尽收眼底……置身于这一片纯情山水中,心身宁静了,平和了,我似乎找到了梦中的家园,情不自禁的想沐浴其中。

自然生长的有机茶园。

美女在树旁和你躲猫猫。

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此番,心灵与山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最高品位。难怪孔夫子到了川上,就生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太史公也是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古人的讲学读书,以及修真求道,都必须要入深山傍大水去结庐,想来也是在利用山水给予人的自然的威力。

天坑周围种上了有机茶。

刺泡儿美味可口。

此时正是豌豆成熟的季节,“豌豆八哥”雀子正在山中欢快地歌唱,刺泡儿已经泛红,摘一颗放进嘴里,酸酸甜甜的让人味蕾大开,淡黄色的鼠曲草长势正旺,我不禁想念起小时候蒿菜粑粑的清香。

鼠曲草长势正旺。

蒿菜粑粑清香又美味。

青葱的岁月,最美的流年,虽历经久远,却历久弥新。打开记忆的闸门,那些美好的回忆充盈着我的脑海,随思绪的纷纷扬扬,穿梭于时空的隧道。仿佛,我还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少年。

蒿菜饺子味道也不错哦。

随着天坑继续往高处前行,桐山古庙便到了眼前。眼前的古庙已经破败不堪,找不到一点昔日的荣光。据老人们说,自古以来,桐山山顶有一座东西朝向,前后三进,雕梁画柱,飞檐凤角,气势雄伟的古庙,门额石匾上刻有“大桐仙山”斗大四个苍劲有力的字,虽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淋而字体丝毫无损,庙前有两株古柏,枝叶繁茂,直插蓝天,大门墩上的一对石狮,相互对视恰似威武不屈,坚守站岗的门卫,端正内供有观音菩萨,祖师爷,刻木娘娘的神像,还有十八罗汉及雷公闪母,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厅堂外有塑像门神、关公、周仓、执矛仗剑,气宇轩昂,凛然屹立。

天坑有机茶园,茶树与鼠曲草共生。

庙中常年有和尚诵经念佛,晨撞共钟,暮击大鼓,香火延绵不断,庙后有一天池,终年不竭,确保庙里生活用水,每月逢初一、十五赶庙会,以及五月初八日刻木娘娘生日、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社会名流身带香蜡炮竹纸张上山求神拜佛,络绎不绝,热闹非凡。后人整修庙宇时,从留下的残碑中发现载有清朝乾隆帝号10年的字样,推测该庙宇距今已有余年。

林下土鸡正在觅食。

遗憾的是,此庙古建筑群及有关碑誌等有价值的文物年被人为摧毁,庙毁后成了废墟,野草丛生,近几十年中无人朝拜,随着社会的发展,桐山渐复原貌,茂林修竹,鸟兽还巢,年秋,甘溪滩镇人民修了一条简易公路直达山顶,同时架起了五十米高的电视差转铁塔,电灯照明线也拉上山顶。近年来,当地老百姓在原庙址修了一间小岩墙屋也供有三尊神像。从此,神像也沾上电灯的光,可惜现在无专人管理,香客寥寥无几,瓦破屋滴水,菩萨自身难保。

青山绿水中的桐溪山庄。

“我很想重修古庙,利用这几千亩森林资源,建一个森林康养基地,走茶旅融合之路,把甘溪滩镇的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地方!”虽然已过天命之年,杨继红仍然雄心勃勃。

桐山下的森林人家。

立足庙顶,向东俯瞰王家厂水库,烟波浩渺;西眺“巡抚洞”悬挂太青山绝壁,朦胧莫测;北观湘鄂边界,洈水绵绵,如绸飘舞;南望奇峰罗列,白云缭绕,令人遐想万千。

桐溪山庄远景。

小朋友正在山庄茶亭游玩。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相信有了杨继红这批热爱家乡,躬耕沃土的能人们,桐山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我们也祝愿,杨继红的茶旅之梦早日实现。

杨继红向笔者介绍心中蓝图。

后记: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本期摄影:曾玉英张彦

文字整理:唐佳

特别感谢:曾玉阶杨礼让

Hello,伙伴们长按







































北京白癜风治疗技术
白癜风的偏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