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暖
花
开
我真是爱极了“采”这个字,虽然是最寻常的动作,但用在春天里,便格外有一种摇曳着的声色。《诗经》中,有好多采菜蔬的诗。
《关雎》采荇菜、《草虫》采蕨菜、《汉广》中的“蒌”是蒌蒿、《采薇》中的“薇”是野豌豆,还有采蘋、采绿、采杞、采菽,等等。诗中言“采”者不一,但“采”的后面,通常会言其他,有情、有事。
唯独《芣苢》,着一“采”字,就是故事,是诗的全部。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一开声,人就如在野外,平静阔远,欣遇一群远古的姑娘:
“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方玉润)
由“采”而“有”,从“掇”到“捋”,或“袺”或“襭”,重章叠韵,采而又采,虽换了六个动词,却都是“采”的本身,无有个人的心绪或遭遇,读来有一种轻盈的流动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心旷神怡,采而又采,情不自禁歌之舞之,是自然的事情。若配了乐,《芣苢》的调子,一定是匀净、舒展、明快的。
这首被传唱了几千年的诗,忽然在一个春夜,被一个人接着了,一口气又续上了,使这个人再难将息,摩拳擦掌,就想去田野里,采一个古意盎然的春。
车前草
初相遇的是芣苢。芣苢这两个字,有古意。另一个名字,车前草,却是遍地的野意了。车前草不择环境,所在皆有。椭圆状的绿叶,贴着地长,憨实得很。任春风如何浩荡,全不招摇。
采车前草做菜得取幼苗,一片片掐下来,或是一朵朵铲出来。经雨润过的青绿,肥嫩嫩的,真让人想一口吞下去。
在春天,做一只羊是极好的。无论天晴,或下雨,都在田野与各种草耳鬓厮磨,将一团团的春意,嚼碎了吞下去,还有比这更春天的事吗?
艾草
再是艾草。刚冒头的新艾,茸茸的,青青的,全不似陈艾的江湖气,是真正的少年气。新艾的香,若有若无,仿佛叶子上滴溜溜的露珠,春阳一烘,就藏进了茎叶间。
采新艾是快活的事。艾与所有春天的野草一样,喜欢群生,你只需弯下腰,贴根掐就是。只一会,就能得一大兜。这会儿,终于闻着香了,是旧时的气息,却又新鲜十足。染在手上的鲜绿,不忍洗去,最好能留一整天。
鼠麴草
然后是,鼠麴草,又名鼠曲草、清明草。日本至今仍有春日吃“七草”粥的习惯,“粥味滴滴佳,肠中春欲苏”。这七草指的是水芹、荠菜、鼠曲草、繁缕、稻搓菜、芜菁、萝卜。其中,水芹、芜菁和萝卜是家蔬,其他几种则是野菜。
荠菜和鼠曲草与我们是旧相识了,周作人在《故乡的野菜》中,提到了这两种,说浙江人喜欢用鼠曲草嫩叶,捣烂去汁,和粉做糕,称黄花麦果糕。浙江人称鼠曲草为黄花麦果,花是黄色的,簇生梢头。茎叶表面长着一层细密好似胎毛的白毛,摸起来,有法拉绒般的柔软触感。
荠菜
荠菜呢,该是野菜中知名度最大的了。春来荠美,立春的春盘,三月三的鸡蛋,都离不开荠菜,它与重要的节令相随,像是锦上添的花,有一股子喜气。
采荠菜,不用挖,而是挑。妇女儿童各持一把小铲,挽一个竹篮子,蹲在菜地或田野搜寻,寻着了,轻轻一挑,荠菜轻盈的身姿,就跳到了篮子里,“挑”这个动作,与此刻的愉悦是相宜的。
《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荠菜的“甘”,不仅是甜,更是鲜。最简单的做法,便是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中描述的那般:
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油酱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拌匀,便可吃了。汪老还说: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
《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比桃李,自是不及。但荠菜一丛丛簇拥着,花时,青青与白白,格外有一种闹哄哄的春气。
待荠菜结了果,选一根披满果的茎,在耳边摇晃着,可听见咔啦咔啦的碰撞声,细微如春雨,所以日语又叫它“砰砰草”,很有意思。
繁缕
繁缕和稻搓菜就显得小众些。繁缕与车前草一样,是随处可见的杂草。一有春气生发,繁缕便开始伸展生长。其根部会长出许多匍匐茎,在地上蔓爬着。叶子对生,呈卵圆形,十分柔嫩。
二三月间,开极小的白色花,像小星星,蹲下来才看得到。另有一种牛繁缕,叶子大而茂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茎的颜色:繁缕的茎多为绿色,而牛繁缕偏紫红。
稻槎菜
稻槎菜呢,大概是最容易被混淆的一种,它长得与蒲公英、黄鹌菜非常像。花好像是单瓣的蒲公英花,只是要小一圈。春天一来,就伸出十厘米左右的茎,粗粗分出几枝,枝头开花,说不上多好看。在田间、荒地和沟边,有很多。而黄鹌菜和稻槎菜很接近,但叶片形状大相径庭,且黄鹌菜的植株更高大。
紫云英
紫云英有一个古雅的名:翘摇。立春后,经雨水一润,田里便幻化出一片片碧绿色,颇像田野的新装。在紫云英开花前,掐其嫩头,过遍清水,加猪油清炒,油绿绿一小碟,一缕相思碧。这便是吃春了,吃过后,这人就接了地气,欣欣然。
鱼腥草
鱼腥草。刚冒头的鱼腥草是暗红色。用小锄轻轻的刨去泥,一串纤细的根茎,便牵扯着出来了。至于吃鱼腥草这件事,两极分化严重:喜欢的人甘之如饴,讨厌的人避之不及。
大巢菜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里的采薇,采的便是大巢菜了。大巢菜,又名救荒野豌豆,多在初生时采摘嫩芽食用,开花后则全株有毒,不可食。
马兰
食用马兰头,顾名思义,意味着要吃马兰的嫩芽。采来的马兰头,拿回家中,用清水洗一遍,趁着它的鲜嫩,及时食用才好。
野芹菜
初生的野芹菜,水嫩嫩,真能掐出水来。它的气味,清香而辛辣,咬在舌尖,脆韧兼备,满嘴都是春天的气息。
野葱
还有,野葱。与葱相比,野葱就真是乡野村姑了,细瘦而碧绿,天然带有野香,辛辣的,就是春风吹、春雨润、夜露渍,再加月光浸的无可比拟的芳香。
蒌蒿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野生蒌蒿的叶略呈灰绿色,像极了艾的嫩苗,成片长,很少见单株的。汪曾祺说蒌蒿的气味极清香,食时如闻春水涨潮的气味。
“野菜初出珍又珍”。野菜的好,在于一个“趣”,而味道首在一个“鲜”字。尝不够,道不尽。但它们和看玉兰一样,要趁早。错过了,要再等一年。
自然好书推荐
美
戴安娜·阿克曼
内容简介
阿克曼跟随生物学家去大自然中欣赏与研究蝙蝠、鳄、鲸、企鹅这四种动物,在幽深的山洞里观察万只倒挂着的蝙蝠、在北美古城圣奥古斯丁鳄鱼农场捕捉鳄鱼、在大海里听鲸鱼唱歌、乘船去南极了解通人性的动物——企鹅。戴安娜·阿克曼对生命的激情与活力令我们动容,她遭到过鳄鱼的攻击,游进过鲸鱼嘴里,攀登过峭壁,也尝过极地寒风凛冽的滋味,却仍然认为所有的生命都是那么的迷人,这些经历让她收获了特别的东西,关乎自然,也关乎人类处境
图/文:小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