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水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0.79%,被誉为“浙江绿谷”。安仁鱼头、笋衣铺蛋、高山田螺、红烧溪鱼、缙云烧饼都是声明在外的丽水土菜。后来同样衍生出很多像是丽水卷饼、清明果、泡精肉等等风味小吃。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离开温州,沿着龙丽温高速一路向西。公路沿河而建,蜿蜒曲折,两边层峦叠翠,犹如绿色的屏风刷刷在我们耳边呼啸而过。天空像被冲刷过一样干净,阳光透过车窗玻璃温柔地洒在我们脸上。我:“西西宝贝,你干嘛不嗦话~~~~~”平日活跃的阿西今天格外地安静。
我:“喂喂喂,你在干嘛,思考人生?”
阿西:嗯
阳光洒在她的侧脸,勾勒出一幅犹豫的少女图景。安静点也好,我刚好看看沿途的风景。据说这是最美的几大高速公路之一。
▲可能是因为建成不久,路上的车不多。此情此景,让本来劳累的旅途变成了一种山水的享受▲玉带一般的高速缠绕在青山绿水之间,延绵向前▲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车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浙江省内如此美丽的高速的确不多,能与之媲美的当属杭新景,还有沈海高速浙江段了。过了丽水收费站,直奔我们的目的地——大洋熟食▲跟着导航很容易就找到了“大洋熟食”,门口早就排起了长队
在排队的时候,阿西一直盯着手机,一脸花痴的样子。我瞄了她一眼,原来是因为她刚下载好了宋仲基欧巴的手机壁纸。果然是白羊座啊,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泡精肉”是丽水的一道传统名菜,在当地十分流行,用猪瘦肉加干粉炸制而成,是酒宴不可缺少的菜肴。丽水市内的各个卤菜店都有售。以外香脆、内鲜嫩的口感著称
▲店里的东西不多,最畅销的还是泡精肉。刚出锅的泡精肉,冒着油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入口酥脆有嚼劲,被控干水分的精肉吸饱了佐料的鲜咸,细细嚼来,让人停不下来
我正满心欢喜地沉浸在肉的海洋中,感叹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美味的食物!感觉内心有一个小人在旋转和撒花~~这时,在一旁的阿西竟然。。。哭了起来。。。WTF?!这家伙不会真的觉得好吃到哭了吧?喂喂喂,你嘴里还大半块肉没嚼完呢。
我赶紧把她拉到了旁边树荫下,边掏餐巾纸边问她:“怎么了?怎么了?”
阿西:他。。。他。。。说过。。要给我买。。买。。一辈子的肉给我吃DER。。。!!呜呜呜呜。。。
我:哦哦哦,我说你,怎么哭腔还带儿话音呢?!傻子,我不也给你买肉吃了嘛~
阿西:你。。。你。。不一样!!!!
我:哪里不一样咯。
阿西:呜呜呜呜。。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说:好吧==对了,你知道吗,在丽水,还有一种美食,现在吃不吃得到就看人品了。阿西:什么东西这么神秘?
我:这东西一年里只有一个星期有,清明前后才有的吃,叫松花粉清明果。
在丽水,大港头的清明果当数第一。OK!出发!
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大港头镇,这里与著名的古堰画乡隔江相望。
▲小镇临江的那条路,铺着鹅卵石,两边店铺古色古香,空气中隐隐飘着一股清香
▲如此自然美好的风景,才能够孕育出如此美好的食物。多方打听知道林凤仙阿姨,是这一带做清明果的好手
▲林阿姨今年64岁,做清明果已经很久了。现在都是帮着媳妇儿一起做
林阿姨热情好客,从她口中我们知道松花粉清明果的制作过程。
▲这里的人管清明果子叫“莲点心”,莲就是鼠曲草,早春,万物萌发,它们在潮湿的荒野或山洼处密密麻麻地生长,为山里人提供丰富的绿色。清晨时分,尚未开花的鼠曲草是最为鲜嫩的,掐下嫩芽的指尖,也会留下汁液的清香
▲做馅的是松花粉,来自于松树雄枝抽新芽时的花骨朵。春天里,连续的阴雨过后,阳光照射在南向的山坡上。金黄色的松花花蕊开始绽出花粉,这是富有营养的珍贵食材和传统药材。山里人们挑选树冠下层和侧枝,轻轻地折下松花,唯恐四处飞溅
▲但松树的花粉十分难采集,树高难爬,采许多的松花才能收一点花粉,光是采松花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体力劳动
▲采下松花后,还要经过晾晒,拍打,筛粉,一朵松花,最终也收集不了多少松花粉。人们在这样的采集中,领略自然的味道,感知季节的变化
▲将鼠曲草放入石臼中捣碎,再加入糯米粉,重新开捣。期间不停地加水翻身,一直到面团融为一体,最后再调节软硬干湿。至此,清明果的面团才算是做好
▲男人们在灶头掌着火候,女人们把鼠曲草嫩芽洗净,剁碎,挤水;松花粉蒸透,调和糖水,活成馅泥。米粉炊熟,拌进鼠曲草,在案板上揉和,翠绿的汁水在米粉间渗透,野菜的纤维增加了米粉的韧劲
▲最花力气的是擀皮的工作,她拿出一米多长杯口粗细的擀杖,在案板上擀出薄韧的点心皮
▲面皮的厚度与饺子皮差不多,要做到厚度如此均匀,除了力气之外,还要有相当好的技术
▲用小碗做出大小一致的面皮,可以保证包出来的清明果均匀好看
▲晚辈女人们围坐在竹编晒盘旁,包进松花粉馅泥,精心的用指尖将封口处捏成麦穗状的花纹
▲年轻的女孩子则在一边旁,在等待着开锅的时候,将整个并非由文字记录的过程,一一印入脑海
▲刚刚蒸好炉松花粉清明果,一口下去,清香四溢,再一转口,有点甜,还有点粉,但不粘口,也没有干的呛人的感觉
▲然而惊喜还没有结束,我们有幸的品尝到了林阿姨为我们准备的油煎清明果,一种再当地不过的吃法
▲煎好喽!
这样的精心仿佛并非来自化外山野,倒像是那些在东晋时从中原大举南迁的王谢世家,在江南的温暖潮湿的环境里,发现了春天的野外,发现了四处丛生的天然食材,用心创造出这样美食,延续着“四海同寒食”这样一个更加古老的习俗。很多朋友会问我,小颖,你为什么要为这些美食奔波在路上?
我觉得人与食物的吸引就像人与人的相处一样,总有人sayyesorno。但是它们总是能吸引来气场相似的同伴。在交流和对话中获得快乐,一种有厚度的内心感受。
人在品尝食物时,其实不仅有生理上的味觉。当食物进入口腔被牙齿咀嚼,和唾液发生反应,而后味蕾感知鲜美与否的过程。更多的,其实还有心理上的味觉,即你所品尝的食物出自何人之手,来自何方水土,以及品尝食物时与何人相伴或是置于何地。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吃食物是为了果腹,而人类对食物的处理,因为承载了动机上的思想感情,操作上的技术成分,以及品咂后的思维记忆而成为以食物为载体却超越食物本身的一种文化。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会有更多惊喜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