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粿”,厦门人念“gay”,
没错,就是那个咖喱给gay的gay。
是各种米粉或者面粉做成的糕点的统称。
粿的上面印着一只乌龟
在闽南的图腾文化中,
龟象征着长寿、安家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闽南语“龟”与“久”谐音,
这个龟粿,
便寄托着闽南人最淳朴的祈愿。
这也是它能在供桌上
一直保持着长青不败地位的原因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这些需要“拜拜”的日子里,
就是龟粿闪亮登场的时候。
每年清明前后,是厝曲草最繁茂的季节,
也是食红龟粿最好的季节。
你别看这样一只龟似乎很简单,
它的制作过程十繁琐,讲究,
由厝曲草做成的龟粿。
(厝曲草:实为鼠曲草,因忌讳“鼠”不能为供品,闽南人便将其谐音为“厝曲草”。)
(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需要将将采来的厝曲草洗净处理后
再与糯米粉、油、糖,揉捏成团。
将包入内馅的面团
在龟糕印上按压成形,
倒扣在粽叶上,入笼蒸煮即可。
清明吃个gay可真不容易啊!
清明除了吃龟粿以外,还要吃博饼
有一句民谚“清明吃薄饼”
一般博饼在扫墓后吃
有补充体力的加成效果
厦门薄饼又称春卷,润饼,
跟其他妖艳贱货不一样
闽南地区的传统春卷不经过油炸的。
里面包多种新鲜蔬菜、海蛎、猪肉等
寓意包金包银、招财进宝。
闽南清明节吃春卷,
是源于古代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就是不生火做饭,吃冷食。)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
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因此厦门人在清明节仍保持了
吃“寒食”这一古老习俗,
也是全国少见的。
清明吃润饼
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
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
传说蔡复一在是个工作狂
他聪明能干的妻子,
看丈夫平时辛苦,饭菜总是热了再热,
很浪费电费的也
很是着急,
于是她用面皮,
再把各样蔬菜包在一起卷起来,
他丈夫可以右手执笔,左手取食,
十分方便,这就是薄饼的原形了!
除此之外,闽南清明有一件事需要十分注意
那就是不能说清明快乐!
为什么呢?
在《泉州府志·卷二十·风俗》中提到,
“冬至:州人不相贺,祭祠堂。”
(当时的洲指泉州府,包括当时的同安厦门。图片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意思是对闽南人来说,
清明与冬至、中元节、除夕一样,
是四大祭祖节日。
所以绝对不能说“清明快乐”
大家要切记~
还有人问我:为什么每到清明,
闽南人即便旅居海外,
也要回家过年和扫墓?
这是因为闽南谚语云:没清明没祖
意思是没过清明没祖宗
这可是来自祖上最强的训诫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