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西施浣纱,今有庆元奋青洗社

我们没有活在西施浣纱的年代

但是记住了今天别具一格的洗社(指社曲)的青年

——悠小七

年3月11日

每逢“春社”,庆元有“烙社粿”的习俗。每年春天,田埂及潮湿的坡地上,有一种开黄花的草本植物,俗称“社曲”(学名“鼠曲草”)。

春色时令,社曲嫩芽初长

这一天阳光格外的好

除了赏花、爬山、放风筝等活动以外

这群庆元小奋青,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

放下压力,选择了乡村的田园风光

去山城的田野,拥抱慵懒的阳光

寻回舌尖的记忆——社曲粿。

在他们的童年里

社粿是妈妈的味道

在现在的青春里

社粿是乡愁的记忆符号

从寻社、摘社、选社、洗社再到磨米、熬猪油、制作佐料(香菇、猪肉、笋干、葱花等),再到最后的摊社粿成品,他们用了1天的时间完成这道美食。(备注:整个过程最难忘的就是别具一格的洗社环节,因此将文章标题选取洗社。)

别具一格的洗社

平日里的洗社曲环节,多数人都是在家里清洗,这样的场景,很少见,拿着竹编簺、篮子等在清澈的溪水中挑选社曲,我还是头回见。

洗社青年:范丢丢

人生最大的幸福

是不断体验美食美景

制作美食和分享美食

工作这些年,第一次去摘社曲,想起小时候经常跟奶奶去田野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社曲(社粿)不但是庆元美食,更是乡愁的记忆符号,永远保存在脑海里。

——丢丢记

洗社青年:月木木

阳春三月,流年无恙,不负韶华,也不负春光

春暖的三月,阳光肆意。当慵懒的脚步踏起了“春社”的序曲,我们慢慢游进了春天里。三五友人,走在田埂上,蹲在田野里,拾起了棵棵散落四处的“社曲”。天蓝之下,水清之边,那片片又嫩又绿的“社曲”任人采摘,这是大自然无私馈赠的礼物,我们照单全收,而我们留下的是轻轻的足迹和美美的照片。一路的虫鸣欢快,一路的泉水叮咚,这阳春三月,流年无恙,不负韶华,也不负春光!

——月木木记

洗社青年:本次活动发起人

生命的兜兜转转,最后回到了最初的点,民宿、旅行、梦想家……只要努力,运气都是好的,剩下的日子,遇见想遇见的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真好!

——宿兮老板娘

洗社青年:作者

不做游客,只做快乐的旅行体验者

我喜欢旅行,喜欢随笔记录这些美好,在新时代的青春里,做阳光的人,把小事变成温暖有趣的事,我摘过社曲,但是从未体验这样的方式,充实、如意、快乐着~记得,青春很短,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春天未走,等你来寻!

——悠小七

责任编辑:鲍圣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101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