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一秒入夏,ldquo尝春rdq

老一辈的人

把春天里第一次吃青团叫做“尝春”

多么贴切的形容

新鲜的草汁与馅料的鲜美

不就是这场春宴的开端吗

三月的末尾,在江南一带,空气中又开始弥漫起清新的青草香,大街小巷也排起了长队。又快要到清明时节吃青团的时候了。中国人的节日离不开“食文化”,过年吃饺子、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清明时节,最馋人的就是这青团了。

在江南,从来是不缺糕点的,而青团却因为尤其明显的时令性而分外令人挂念。双手托着圆滚滚的一个,轻轻咬一口,将绵软的豆馅和糯糯的青皮卷入舌头,混着青草香的清甜会慢慢沉入心坎。清明节里食青团,这是人与大自然一年一次的约定,若是咬不到这一口软糯的芬芳,心里总像会被一小块硬石头搁着。

青团,也叫艾团子,也有地方叫它“粉团”,因为颜色碧绿青,所以是为青团。节日赋予了青团和月饼有限的时光,却带来无限的遐想,反而让它们一跃成了“网红”食品。有别于包装精致、贵到离谱的月饼,青团就亲民可爱得多。追溯起来,青团也算是比较古老的“网红”了。

清朝诗人袁枚是个有名的“吃货”,写了一本被奉为“厨者经典”的《随园食单》,书里是这样描述青团做法的——“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糕团。色如碧玉”。

青草,可以是鼠曲草、艾叶草或是麦青——雨水之后,艾草开始萌芽,表面是绿色,叶背部则密生灰白色绒毛,茎叶散发着特殊的香气,《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

家里一般会提早买好艾叶,在水里焯一下,碾磨成泥。面团是糯米和粳米混合的。糯米是金贵之物,只有在制作糕团的大场合才会从储粮的壁角落里施施然登场。艾草、面团混合调好,斑斓可爱。

最难抉择的是要做什么馅儿的。细沙馅是保留项目,剩下的就是在香干马兰头和荠菜肉馅之间投票。但无论怎么选,馅料都得自己做。孩子们负责滤细沙,大人们则挎着篮子去田间挑荠菜和马兰头,不啻一场春游。加了猪油和桂花的细沙,调好味的咸馅就等着穿上新绿衣。齐整地排在竹匾里,等到入蒸笼的时候,还要刷上一层油,等到出屉的时候,就是油光水滑的一滴。

其实不论甜咸,只要将包好馅料的青团码在竹匾里,看着一个个绿色的小胖子,整整齐齐的摆在一起,心底就会多一些期待,因为在它们的肚子里,装满了这一整年最好的春光。

现在很少还有人家自制青团,大多人会选择最嗲的几家点心店,人头里噶来噶去,终于赶在售罄前先得几份。很多人无法理解包邮地区对青团的执念。但这绿莹莹的团子,就是中国南方春日的味道。南方独特的环境让植物在清明时期刚好最茂盛,鲜嫩多汁,清香扑鼻,就像是汪曾祺先生口中“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如果说春天的雨季多的让人烦闷,那么吃青团就是为了在沉闷的日子里笑出声来,就是在平淡的日子里给自己一点清甜,就是在最好的时节里让自己有所期待。一个个碧绿的团子温润喜人,散发着清冽的草香,一口下肚,齿颊留香,仿佛把这春色都尝尽了。

场景:养云安缦楠书房

摄影:管轶栋毛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10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