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4629262.html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天方霁,闲情喜暂舒。树深添雨润,溪落见人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立夏,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立夏三候一候螻蟈鳴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蛄)蛄在田间的呜叫声
二候蚯蚓出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
三候王瓜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趣味习俗迎夏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尝新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秤人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节气饮食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浙江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
是日,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有点相似。“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立夏养生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