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才扬,过几天家里添客,今天到田村赴圩记得带艾米馃、鱼条、酒泡饼,水酒也买几斤回来,千万记住开车别喝酒哈!”
“放心吧,我一定会管住自己的嘴。”
3月23日(农历二月十七)清晨,退休老师刘才扬准备开车去田村赴圩,临行前妻子再三叮嘱道。记者与刘老师相熟,故借机“蹭”车一同前往。
刘才扬是田村人,退休后住在赣县城区,因难抵家乡美食的诱惑,经常开车回老家赴圩。刘才扬自称是吃货,一路上聊的话题全是田村圩市的特色美食,什么黄元米馃、酒泡饼、艾米馃等。
聊着聊着,车辆已至田村圩镇,记者看到四面八方的村民三五成群向圩市涌去,推独轮车的、挎菜蓝的、背篓子的、挑簸箕的……车行至五墩桥,中心街周边早已人头攒动,摊子一个紧挨一个,像两条长龙蜿蜒在街道两侧。
停好车看到街边有一个水酒摊,刘才扬带着记者直奔过去。卖水酒的小伙名叫刘春平,去年他辞掉省城工作,回老家酿制水酒出售。其酿制的水酒口味甘醇、地道,当地人称他为“田村水酒哥”。
“卖完了,就剩两瓶了?”
“来,倒杯我尝尝。”
看到水酒,刘才扬全然忘记出门前向妻子“一定管住自己的嘴”的保证。呷了一口,嘟嘟嘴,香醇可口,端杯一饮而尽。
圩市卖水酒的摊位有几个,生意都不错。刘才扬说,现在酿酒的少了,早年村头寨尾,大街小巷,遍地酒坊,圩市更是被笼罩在甘醇之中,可谓“酒不醉人人自醉”。每逢圩日,“酒友”相遇定要去街边酒家喝上几碗,经常是这桌刚走,那台又来;这群刚去,那伙又至。谁家做喜事,水酒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早早地酿好酒,待到吉日那天,便把大坛小坛的水酒抬至屋外,让宾朋开怀畅饮。
行至老街,远远就闻到一股炸米果的香味。没错,这里是田村“美食一条街”。逢圩日,老街两旁摆满了各种小食摊,以鱼条摊位为最。每个摊位前都围了不少人,吃货们买买买、吃吃吃。
刘才扬说,田村鱼条煎制前,先把鲜鱼宰杀去脏,切成两指宽,一寸长左右的条状鱼块(不能下水)沥血备用。待佐料弄好,便把鱼块和着佐料,配上油盐腌制约15分钟,再把薯子打碎成糊状,把米粉和薯浆在盆中搅拌均匀。煎炸时,舀一小勺糊状原料,再夹一块带有佐料的鱼块放置其中,稍加压实,待锅中油热至八成时,放入锅内,少倾,脱勺再制作。待鱼条炸至红黄色时,须换另一面再炸,等背面也呈红黄色时,即可捞起出锅。趁热拿起一块放入口中,油而不腻,外焦里嫩,让人食而不厌。
“呃,刘老师,田村艾米馃蒸出来怎么是青褐色的?”面对记者的疑惑,刘才扬解释道,田村的艾米馃用的不是普通艾草,而是一种叫“鼠曲草”的原料,当地人叫“黄艾草”或“且妮”,田村人习惯叫“且妮米馃”。每年春季,毛绒绒的鼠曲草长至三四厘米长时,人们便开始采摘。“且妮米馃”好吃,但原料讲究,制作工序复杂,外乡人总不得其诀,只是说“吃尽艾米馃,还是田村的好吃!”
百听不如一吃!身旁正好有一个卖艾米馃的摊位,看那满满一蒸笼香气四溢,油黑发亮的米馃端上来,记者垂涎欲滴,喉头咽动。为解馋,记者一口气吃了5个。
说到田村特色美食,黄元米馃必列其中。据史料记载,田村的黄元米馃自明朝开始就被列为贡品,当地人至今流传着“不打黄元米馃不过年”的说法。年终岁末,家家户户,米馃飘香。田村黄元米馃无论是做主食还是当菜肴,无论是蒸炒还是煎煮,都会被那软绵绵、油亮亮、嫩滑滑的口感所征服。田村黄元米馃原料选用当地的大禾米,辅料选用大山深处的黄元柴,颜色是家家自种的槐花。祖传的纯手工制作技艺加上独特的瑞峰山泉水,让田村黄元米馃声名远播。
与黄元米馃齐名的还有田村酒泡饼。刘才扬说,它是由上好面粉经发酵、压模成形、上麻、烘烤等工艺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金黄,一面芝麻,质地膨松。拿在手轻飘飘,似托砻糠的感觉,又称“砻糠饼”、一面麻饼。它香甜爽口,易消化,老少皆宜,且价格便宜,很受消费者青睐。
上述几种特色美食吃了一遍,水酒也喝了,时近中午,天空飘起了雨,赴圩的人满载而归,圩市也渐渐冷清下来。这时,刘才扬发现只顾带记者逛,除了水酒已买,妻子交代的鱼条、艾米馃、酒泡饼都忘买了,还因为在水酒摊位前“贪杯”,只好打电话叫朋友帮忙开车送自己回赣县城区。
离开千年古镇,那一道道客家特色美食令人难忘。刘才扬说:“现在路修好了,我有车,下次有空约到一起再逛。”(刘于云实习生李方记者余书福文/图/视频)
qibao一起来宣传田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