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二十四节气最美人间

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

二十四节气

最美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在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里写到“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有和煦柔软的风,有娉婷鲜妍的花;有鹅黄,有嫩绿;有喜悦,有希望;有属于春天的最后两个节气“清明”和“谷雨”。

年4月27日,彭水一中教科处与三人行班主任工作室策划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讲堂》第二期活动,在彭水一中多功能厅进行,高一年级学生,在张馨月老师的带领下,继续体会到了四月节气之“清明”和“谷雨”节气的深厚魅力。

张老师以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引入,给学生以四月最美的感受;通过(唐)杜牧《清明》、(明)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南宋)高翥《清明》诗词让学生体会清明节气的气候特点与习俗活动。用短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在清明和谷雨节气中“踏青”“采茶”的传统习俗;用图片让学生了解“祭祀”“杀五毒”的传统活动。整节课,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形式多样的讲解,让学生们领悟到了春季节气——清明和谷雨的深刻内涵。

清明

清明,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阳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其变成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一节一诵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立春

传统习俗

1.踏青。清明时节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探春、寻春,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此时踏青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的寒气和抑郁的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2.放风筝。清明节还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星星,被称为“神灯”。人们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3.植树插柳。柳在中国人心中有辟邪保平安的功用。佛教认为柳可以驱鬼,柳枝又可度人,观音菩萨的净水瓶和杨柳枝,可以遍酒甘露救人脱难。从节令上讲,清明正是北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非常适合栽种树木。4.祭祖扫墓。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祭扫习俗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5.吃馓子,清明果。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

一些地区此时会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清明草)拌以糯米粉捣揉,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有止咳化痰的作用。也有用艾叶等制成的清明果。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

一节一诵

七言诗

(清)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春分

传统习俗

1.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行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行灭虫,一边张贴谷雨帖,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2.赏牡丹。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3.制摘谷雨茶。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泡水饮。

4.祭海。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渔民们在谷雨这天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

清明和谷雨节气不仅具有传统的文化色彩,在张老师的课堂中更焕发出新的生活意义。愿一中学子在张老师“最美人间四月天”的“节气文化”课程引导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热爱。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ls/103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