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做清明粿的青蓬棉絮头你真

清明时节

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祭奠先人的同时,家家户户还会做清明粿吃。有的地方做的清明粿是白色的,而有的地方做时往往加入一些野菜,绿绿的。

好奇的小朋友会问了,加入的绿色的野菜究竟叫什么呢?

于是家长们给出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什么“青”、“蓬”、“cien”、“棉絮头”、“毛耳朵”……

今天,二师兄就给大家普及一下几种可以做清明粿的野菜知识。

在保持传统“棉絮头、beng、青”等古怪名字的同时,希望各位能让小朋友们准确地了解大自然、了解野菜、了解某些草药。

鼠麹草(青、棉絮头)

金华地区可以做清明粿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最常见就是鼠麴(qu)草。注意,中间那个字念(qu),不要教错小朋友喔!

当然有些书上也叫“鼠麯草、鼠曲草”,我估计都是一样的读音。

语文老师们可以开动了,究竟是“麯or麴or曲”?

鼠麹草民间也叫棉絮头、棉青、青、田棉茵、棉扭、毛耳朵、佛耳草、山鼠等。(其实鼠麹草不止一个种)

这种草的叶子全体像是有白色棉毛一样的,4~5月份开花,花的颜色是金黄色或柠檬黄色,比较好认。

鼠麴草开花后,采来晒干就是中药房里常用的“佛耳草”,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祛风湿等作用。

附鼠麹草小偏方

治轻微咳嗽痰多:鼠曲草全草15~30克,冰糖少许,同煎温服,一日两次。

治风寒感冒:鼠曲草全草15~30克。水煎温服,一日两次。

治疗支气管炎等,常配伍其他药使用。

据了解,金华武义等地区常用鼠麴草做清明粿。

野艾蒿(青、蓬、细叶艾)

但是相对来说,鼠麴草的数量不是很多,分布也没有那么密集。江南一带的民间,还会采集另一种叫“野艾”的草来做清明粿。

野艾也叫野艾蒿、细叶艾、青蓬头、蓬、蓬蒿棉等。

这种草非常常见,可以这样说,在某些地区野艾都有点类似“灾害性”的植物了。

这个季节刚好可以采集嫩头,它的叶子尖尖的,有点分叉状,也有少许白毛,最主要的是细揉其叶子带点清香。

之所以叫“野艾”是因为它与中药“艾叶”比较相像。

但是它并不是中药房里用的“艾叶”,它温经散寒的作用也相对差些,所以一般野艾很少药用,只是在嫩时作为清明粿的原料之一。

注意,如果野艾太老了,也就不能用了!

泥胡菜(石灰菜、田青)

别名又叫苦马菜、牛插鼻、石灰菜、猫骨头、剪刀草、绒球、苦郎头、石灰青、田青等。

这个野菜的根有点肉质状,还挺长;叶子有点像羽毛,也有点像小提琴,但是一般都是深裂的。叶子颜色是上面绿色,下面白色。

泥胡菜要5月份以后才开花,开的花是紫红色,所以现在这个时节,大家只能采到泥胡菜的初生叶,一般都是贴着地生长的,成莲座状。

泥胡菜在民间是一个草药,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不过现在药房多数不用。

过去困难时期,老百姓还经常采泥胡菜当猪饲料,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反而成了一味尚好的野菜。

泥胡菜的分布也很广,但不是很密集,所以相对来说,采泥胡菜做清明粿的人少。

据说用泥胡菜做粿还将叶子用石灰水上清液浸泡腌制一宿。

不知道制作工艺是不是这样,手机前的妈妈们,如果你们知道可以留言告诉我!

我个人觉得,泥胡菜叶子偏苦,做起来的清明粿也有点淡淡的苦味,总是没有野艾的清香。

所以,从民间习俗和味道的角度来说,鼠麴草和野艾都是最常用的,口感最好的。

总结

以上三种是常见的做清明粿的野菜,许多市民应该都认识。至于做出来的清明粿有何区别?这个与制作的方法、原料的比例等有关。

至于如何制作出美味的清明粿,那就要靠手机前的妈妈们支招了!

据了解,有些地区清明粿是用模具压出来的,有些地区是手工做的!据说有些地方是用蚕豆叶、南瓜叶等掺入来做的!

基本上三种野草被做成清明粿之后,原有的功效已经很微弱,而更多的是起到一个食品添加的作用。

需要提醒广大市民的是,民间的野菜草药品种繁多,各地的叫法都有点混乱,所以,我们还是不要乱采集一些其他的野菜来做清明粿。

还有,大家采集时记得一定要找没有洒过农药的地方!

往期精彩,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1.春天给孩子吃“三七炖鸡”,真的能促进长高吗?

2.给孩子吃“斗米虫”,真的能助消化吗?

图文

祝浩东、老漆

图片

部分来自网络









































鐧界櫆椋庢湁鏁堟不鐤?
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楀尰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