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思乡,湖城三宝,ldquo藜蒿

白癜风患者的就医误区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37801.html

湖城,就是我的家乡——鄱阳县,她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岸。古称番邑,饶州,汉时更名鄱阳县,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就是因鄱阳而得名,鄱阳也因鄱阳湖而名扬天下。鄱阳县城四面环水,县内密布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水库等上千座,还拥有中国县域最大的内湖——东湖,被人誉为“千湖之县”,又被冠以“中国湖城”!

我们湖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地域辽阔,物产丰饶,是一座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美食天堂。

我是个地道的吃货,平素最钟情于家乡的特色食品:像珠湖的银鱼,莲湖的大闸蟹,管驿前的鳜鱼,鸦鹊湖的米,饶丰的板鸭,田畈街的米饺,柘港的猪头肉,油墩街的豆葱,古县渡的焊鸡,谢家滩的糟肉,饶埠的狗肉,当然还少不了乐丰的饶州酒……二十九个乡镇,乡乡有特产,镇镇有美食,如果全部上齐了,完全可以拼成鄱阳版的“满汉全席”!

湖城遍地都是宝,美食哪里都尝得到,可让我魂牵梦绕的却是三种鄱阳湖畔的野生植物,那就是号称“湖城三宝”的“藜蒿”,“水菊子”和“春不老”。

咱们先说这“藜蒿”,它是鄱阳湿地特有的一种野生的蒿草,类似于茼蒿,有特殊的香气,芬芳馥郁,且脆嫩可食,做菜特别美味。据说苏东坡就喜食藜蒿,有诗为证“青蒿黄韭试春盘”,“蒌蒿满地芦芽短”,应该说的就是这藜蒿。

说起藜蒿名称的来由与著名的文人范仲淹还有点关系呢。传说当时范仲淹被贬在鄱阳做饶州知府的时候,一直勤政爱民,清正廉洁,深得藜民百姓爱戴。

由于刚来的时候忙于政事,加上日子清苦,范老爷一度食不甘味,府上厨子是鄱阳本地人,见此情景灵机一动,偷偷用湿地采来的一种野草加自制的咸肉炒了一盘菜(藜蒿炒腊肉)端上桌,范仲淹不经意尝了一口,大吃一惊,忙问什么菜如此鲜嫩可口,让人胃口大开,神清气爽!

厨子如实相告,范仲淹大赞:原来鄱阳湖的草,真是藜民百姓的宝啊!从此,这道菜成了范仲淹的最爱,而且“藜蒿”的名称也渐渐流传开来。

每年冬未春初,临湖的妇女赶早采摘,一筐一筐的送进县城,青翠碧绿,还带着露珠呢,一经上市便抢购一空,供不应求。“藜蒿炒腊肉”也是我们鄱阳人春季餐桌上必上的一道菜,因为好吃,我管它叫“饭扫光”,就连小时候不爱吃饭的小弟,见到藜蒿也胃口大开,常常吃到撑,还嚷嚷着再来一碗!

听说,藜蒿还一度登上了中南海的餐桌,赢得食客好评,并得到北京人民的认可和喜爱,看来,“鄱阳人的草”,已经成了“北京人的宝”啦!

我要说的第二个宝就是“水菊子”,水菊,学名“鼠曲草”,是湿地常见的一种野草,草株席地而长,叶子像菊花瓣,毛茸茸的,我想可能是因为它像一群趴在地上玩耍的小老鼠,才得此“芳名”吧,还因为它长大的时候,中间会出现黄色的花蕊,看着像菊花,后来就干脆叫成“水菊子”了。

水菊生命力极强,只要是湿润的土壤都能生长,田间地头,草洲绿地,甚至墙缝都能发现它的踪影。只不过湿地附近的水菊更嫩,更香。

每当阳春三月,草吐新芽的时候,就能看见地上一丛丛,一簇簇的水菊顽强生长,粉绿粉绿的,煞是可爱!临近清明的时候,成群的村姑和孩童,挎着篮子,在田间地头采摘水菊,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小时候,我最喜过清明节,因为又能吃到钟爱的清明粿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缠着妈妈,买来好多水菊给我挑拣。我一边听着广播,一边悠闲地挑拣着,小手指头都被水菊染得墨绿。晚上就是妈妈忙碌的时候,煮水菊,和粉,剁馅,准备包米饺,做水菊粑(清明粿)。

我帮不上忙,要帮也是倒忙,饺子在我手上变成了小白兔,小乌龟……看着自己的作品,还颇有成就感呢!好不容易等到蒸锅开启,热气腾腾中,依稀可见“翡翠”一般的水菊粑,没吃就已口水三尺长!咬上一口,哇,那软糯,那咸鲜,那清甜,让我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虽然现在随时都能吃到清明粿,已身为人母的我也多次尝试做给儿子吃,尽管每次都能得到好评,可我心里的还是那难忘的儿时的“妈妈的味道”,现在仍在齿间,一直惦念!

我们再来说说“春不老”,它也是芥菜的一种,茎白叶黑,肥大厚实,翠嫩可口,清香四溢。无论腌制还是现炒蒸煮,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每年开春以后,东湖四岸的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无论男女老少,全家齐上阵,开始收割晒制”春不老”。割菜—挑菜—洗菜—晒菜—切菜—腌菜—装菜,忙的不亦乐乎,每家的庭院、场地、屋檐、甚至厅堂,晾晒的不是衣被,而是一篙一篙的“春不老”。

东湖四岸处处呈现出一道道最快乐、最幸福、最靓丽的风景线!那不绝的剁“春不老”菜声汇成了一首首最动听、最感人、最悦耳的交响曲!

“春不老”之所以这么美味,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呢!很久以前,东湖边上有位秀才,他立志日后要大有作为,决心发奋图强,每日饱读诗书,下笔千言。每天书写完毕以后,就到东湖边上洗砚台,久而久之,湖水都被染成墨绿色。

湖边的菜农又用湖水浇灌青菜,时间一长,连菜叶也变成墨绿色了,这就是日后的“春不老”,此菜只在东湖沿岸三公里范围内,离开这个范围,就成了普通的芥菜。东湖沿岸的“春不老”,闻名遐迩,独树一帜!

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有着多种食用方法。当季吃不完,人们就把它晒干用盐腌制,做成春不老腌菜或盐菜,这样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用它烧肉特别美味,久放不坏。再说那位秀才,踌躇满志,这年终于等到进京赶考,老母亲担心儿子路上吃不惯外地的饭菜,特地拿出自家做的春不老腌菜,烧了“腌菜子沤肉”,给他带在路上吃。就这样秀才带着家乡的牵挂,来到了京城,顺利参加了科考,并一举成名!

从此以后,这位已在外地做官的秀才每有亲友到访,必捎去一坛鄱阳老家的春不老腌菜,以解思乡之苦。久而久之旅居外地的鄱阳人无论身居高官还是外出创业,或是求学海外,都会想方设法让家人寄去这种菜以慰乡愁,如今当地极普通的“春不老”腌菜已经传遍五湖四海,声名远播海外!

所以说湖城有三宝,“藜蒿”“水菊子”“春不老”,对于我们鄱阳人来说,是上天特别的馈赠,是儿时的美好的记忆;是游子绵绵的牵挂,是亲人深深的祝福;是旅人淡淡的乡愁,更是家乡难忘的味道!

文字:香草

摄影:王忠华、风云航摄

鄱阳

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73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