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为什么有的地方称为寒食节

这是来自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一个真实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改立宠妃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

重耳闻讯,逃离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天,重耳因为无粮,饿晕过去,随行的介子推就在腿上割了一块肉,与野菜煮成汤给重耳喝。重耳大为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19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却忘了介子推。几年后忆起旧事,心中有愧,多番差人去请介子推。介子推认为,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辱。从而隐居至绵山,成为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晋文公亲自去寻找介子推。介子推却背着母亲,躲进绵山深处。晋文公求人心切,听信人言放火烧山,却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下发现了介子推母子的尸骨,并留给晋文公血诗一首: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意思是说:在您逃亡的时候,我割肉给您吃,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我不愿做官,不愿享受荣华富贵。如果您真的要报答我,希望您能爱民如子,做一个大脑清楚、明察秋毫的有道明君,忆起我时能常常自省,这就是我对您的期望。

晋文公非常伤心,带着血书回到了宫中。为哀悼介子推,于是下令每年这天只吃预先准备的冷食,所以称这一天为“寒食节”。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每到“清明节”,我们想起介子推。在今天这样一个传统文化复兴,又是思亲报恩,尽孝道的日子,我们共同缅怀祖先。“清明”两个字也是警策我们后人,做人要有正思维,不能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放逸、迷失了本性,要时时保持清醒的状态。

这是人的一种修养,不仅皇帝要修,我们出家人也要修,我们佛弟子也要修,要常以“清明”时时提醒自己。

········清明各地素食大盘点········

枣糕又叫“子推饼”,北方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枯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呈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菜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我国南北各地清明节有吃馓子的食俗。“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流行于汉族地区的馓子有南北方的差异:北方馓子大方洒脱,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精巧细致,多以米面为主料。在少数民族地区,馓子的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尤以维吾尔族、东乡族和纳西族以及宁夏回族的馓子最为有名。

浙江南部各地采摘田野里的棉菜(又称鼠曲草),中草药书上称“佛耳草”,有止咳化痰的作用,拌以糯米粉捣柔,馅以糖豆沙或白萝卜丝与春笋,制成清明果蒸熟,其色青碧,吃起来格外有味。

每到清明,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叫清明果的食物,那是扫墓时用来祭奠先人的。在我印象中,清明节的到来就意味着能品偿那青绿飘香的清明果了。

清明果形状有些像饺子,但味却截然不同。清明果的皮是一种叫艾叶的植物做成的,艾,多年生草本植物,开黄色小花,叶小形如菊科植物,将艾叶捣烂与米粉搅伴在一起,准备好了清明果的皮子,馅可以是豆沙,也可以是其他时令蔬菜,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包果了,和包饺子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包清明果似乎更精致些,那褶折得就像花边一样,上锅蒸熟就好了。根据喜好,清明果可以做成甜咸不同的味道。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蒸朴籽粿。潮汕有一种树叫朴籽树(又叫朴丁树,属榆科),叶椭圆形,果实大如绿豆,味甘甜。传说先人在饥荒年,采此树叶充饥度荒。清明时节,气候转暖,草木荫茂,朴籽树叶满丛嫩绿。后人为不忘过去,便在清明节采此树叶,和米舂捣成粉,发酵配糖,用陶模蒸制成朴籽粿,有梅花型及桃型两种,也有叫碗酵桃的。粿品呈浅绿色,味甚甘甜,据说吃了还可解积热,除疾病。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观看圣空甘露直播网!

赞赏

长按







































盖百霖遮盖液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苯酚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