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壳龟”是海陆丰的特色小吃之一,也称“鼠壳棉桃”,它既不是鼠,也不是龟,是一种需要加入野生植物“鼠曲草”和糯米粉制作成为独特味道的粿品小吃。以前是在清明时节才能品尝到,现在,这种特色小吃已被推向市场。近日,记者向在奎山经贸市场经营“鼠壳龟”的林师傅了解了其做法。
林师傅介绍说,“鼠壳龟”制作程序比较复杂,特别是制作粿胚,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其中“鼠曲草”是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这种草多长在农田、田野及田埂边,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从田野里采摘回来的鼠曲草选摘晒干后,把鼠曲草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用清水洗净,要不断揉搓,放入石臼中舂至均匀,去枝存棉,再和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墨绿色的粉团,作为粿皮。把揉制好的粿皮,捏成一小块一小块,把小块的粉团用“粿印”印成碗状的粿胚。最后用炒熟的花生、芝麻、白糖捣碎掺和一起,再加入猪油糖、小肥肉块、爆熟的葱花等各种馅加入到制作好的碗状粿胚中,用手挤压成形,放在洗干净的芒果叶或香蕉叶上蒸,入鼎蒸熟即可食用。芒果叶或香蕉叶作为粿垫既能防止粿与粿黏连,又能让“鼠壳龟”多添一丝草木的清香。
林师傅跟记者说,今年她不在市场卖“鼠壳龟”了,由于从田野里采摘回来的鼠曲草要不断揉搓、清洗,去枝存棉这道工序复杂费时,不易做好,而林师傅又追求粿皮软糯夹香的口感,想保留“鼠壳龟”传统独特的味蕾,只能让顾客选择预定了。记者见到一位正在准备跟林师傅定做的顾客说:“虽然做法均是大同小异,但林师傅做的‘鼠壳龟’有传统的味道,里面还夹有少许汤汁,馅料的搭配也很美味。”
记者查阅了解到,鼠曲草是一种菊科植物,别名有鼠壳棉、土白头翁等叫法,该植物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等药用功效。汕尾地区的民众乐于把鼠曲草用到食物上,做成粿,蒸熟食。有的乡镇还保留传统手工做法,做成“鼠壳龟”,有的地方用桃板印模具做成的,通常叫做“鼠壳棉桃”。
热气腾腾的“鼠壳龟”,吃起来甜香软糯,馅如流沙,且含有淡淡的“鼠曲草”味,深受我市大众市民的喜爱。尤其是清明前后,市区一些乡镇村民热衷把“鼠壳棉桃”作为亲朋好友礼送往来的首选。
汕尾日报记者林敏文/图
—————汕尾日报新媒体—————
主流媒体权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