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人,爱食粿。”
这是海丰人对自己最中肯的评价!
海丰的美食千种百类,名扬天下。
仅是海丰人吃的“粿”,
就有十几种。
在海丰,凡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加工制成的食品都称为“粿”
它品种繁多,美味爽口。
它植根于每个海丰人的心中,飘香于县城的每个角落!
海丰的风俗
海丰的风俗,逢节必有粿,且家家户户必定要做各种“应节粿”。
粿不仅是精致小吃,还有祭祀和防治疾病的作用,
它蕴涵着浓厚的地方特点,代表着特殊的粿文化。
甜粿甜粿,年糕的一种。
是春节的应节粿,
也是海丰人民心中的“大粿”。
甜粿寓意是人们一年到头,
生活甜甜满满。
不仅家家户户做甜粿,
还要特别重视甜粿的质量。
发粿发粿,也是春节粿中的主角,
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
故取其“发”的好寓意。
如果发酵得好粿面凸起而裂开,
状如花朵,海丰人称之为“笑”。
发粿“笑”得越灿烂,就代表人们新一年的生活越好!
鼠壳棉粿清明节期间的应节粿
它特殊在,制作时需要加入一种叫“鼠曲草”的野生植物。鼠曲草,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聪明的海丰人,就在冬季的时候采集“鼠曲草”晒干后,待到清明期间做“鼠壳棉粿”备用。
“鼠壳棉粿”香甜且有韧性,还含有淡淡的“鼠曲草”味,
外皮香脆,内里清甜,深受市民的喜爱。
红桃粿红桃粿,年节最常用的一种供品。
庆贺喜事,拜谢神恩,
海丰人最喜欢用红桃粿。
用大米作原料,加红米曲做成红皮,
包上花生、芝麻、瓜冬、白糖等馅,
再用雕刻花纹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
红桃粿被染成红色,代表吉祥如意的象征。
粿类蒸熟制作,寄予了蒸蒸日上的愿望。
层糕粿七月半吃层糕粿按照海丰习俗,在中元节前,海丰每家每户都要做层糕粿,分甜和咸两种,甜的主要是备来祭拜祖先和神恩的。
“层糕粿”顾名思义,就是用大圆盘,用米浆或者米粉水一层一层地蒸,到最后一层时就放上一些配料,比如虾米、花生米、腊肠、五花肉丁等等。
菜包粿这是海丰非常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采用刚刚收成的新米磨成粉,在太阳底下晒干,制作时用温水拌搅,用手搓揉,成为很有弹性的垛皮。再以芹莱、葱,蒜子、瘦肉鲸鱼丝、鱿鱼干,炒熟的花生米为内馅,精制而成。菜包粿嫩滑喷香,十分可口,已经成为海丰地区街头巷尾常见的一种小吃。菜包粿寓意把“财”包起来。以前,到了农历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做了招待客人,由此祝愿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碗粿碗粿,顾名思义,就是做成碗状的面粿。制作是用温水把米粉搅拌成糊,加下瘦肉和虾仁、鱿鱼等食材一起入进碗中蒸熟。食用时把配好的竹签切成块,蘸上特制的辣椒酱,不仅吃起来爽滑有弹性,味道还特别香浓。炒粿条海丰的粿条不同于广州的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粿条多以炒和“汤”出现于席上。炒粿条是先将油锅烧热,放入粿条翻炒几下,再将少量的水倒入,在粿条的另一面形成微焦状,再放入肉丝、虾仁,洋葱丝,番茄片等配料同炒上盘的。汤粿条就是把粿条过热水,晾干垫底,再加上配料与清汤。沙茶炒粿条则是在配料上再加沙茶酱。炒粿的功夫全在油(朥)以及火候。油(朥)足、火候够,则香浓可口。鼎溜粿这是海陆丰地区一种传统粿类美食。海陆丰学佬话“鼎”是炒锅的意思。将一勺勺的浆水一到鼎壁,马上刺啦刺啦的附着成一张张的小面皮,再被轻轻一铲,便乖乖的“溜”进鼎内的浓汤内,所以叫鼎溜粿。做好的鼎溜粿再加上芹菜、蒜苗、虾苗、调味,配与五花肉和丝瓜,佐料香甜,溜粿滑嫩,连汤带水,相得益彰,吸引着四方食客。菜头粿菜头是萝卜的俗名,寓意“彩头”。
食用时将菜头粿切块,
下锅用油煎至呈金黄色即成,
外酥内嫩,味道清香不甜腻。
草粿草粿又叫仙草蜜,
草粿和狗毛糕、鸽春丸是海丰夏天的必备消暑食品。
回忆童年
大街小巷的一声声吆喝”草粿!草粿!”
永远回荡在耳边,
甘甜的味道总会不忘。
若再细细探寻
海丰的粿还远不止以上这些
但种类再多
样式再美
粿的灵魂
始终贯穿于海丰人的生活
不离不弃
源远流长
海丰广播电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