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情-温暖声音中的悲欢离合
青灯
北岛
故国残月沉入深潭中重如那些石头你把词语垒进历史让河道转弯花开几度催动朝代盛衰乌鸦即鼓声帝王们如蚕吐丝为你织成长卷美女如云护送内心航程靑灯掀开梦的一角你顺手挽住火焰化作漫天大雪把酒临风你和中国一起老去长廊贯穿春秋大门口的陌生人正砸响门环
XXXX
朗诵:苏洋
配图1:程芥子-青灯照无寐设色纸本49×58cm
配图2:程芥子-渡船图纸本34×68cm
配乐:马洪波-辉煌
作者简介
北岛,生于年,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著有诗集《北岛诗歌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陌生的海滩》,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程芥子-桐荫清话设色纸本30×67cm
苏洋手记
青灯黄卷
似乎注定是孤独的,青灯总是与寂寥、特别是读书人的寂寥相伴。
因为过于浮躁与现代,人们热衷于在喧哗中反求寂寞。求的方式有多种,但无非是围绕“身心”二字做文章。身动心不静者,总是希望“身心”能有一个可以静下来。通常肉身都是“身不由己”地在“动”着,因而只能内求心可以静下来,殊不知,这心附着于动的身子上,却是很难独善其身地静下来的。求静而不得,这迷失感便无形中又加重许多。纵观时下众生迷狂之乱象,无不是因为心不静所致。
而身静者往往又“心动”,这动,在于对他人世事的动,是琢磨也是思考,是自省也是度他。与身动者相比,心动者看似不动声色,实乃惊涛于胸,老子出函谷关著《道德经》并南山讲道,诸葛亮隐居隆中思忖天下,都是身静而心动。与“身不由己”者相比,心动者在身静心动中可以达到一种动与静的平衡,动静之道水到渠成,无须强求,自然云卷云舒。
“喜的是花街柳巷,怕的是黄卷青灯”。有些人如果身不静,我觉得莫不如索性心也不要静,在身心俱动之中求得一种内外的统一也不失为一种“负负得正”的方法。只是不知道是否真的有人可以在纷乱的表象之下,让自己的心也心甘情愿地随着肉身而动?我之所以说不知道,只是因为我自己的做不到而已。我看到许多“没心没肺”式的快乐,我还是从内心羡慕这种能力的。
是的,动与静都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动静相宜者是大智慧者才可以做到的平衡,是不需要人们反其道而思之的自然状态。尽管人们说闹市之中方显寂静,但寂静之中却不一定会有“闹市”。诗人北岛于静中“闹出”了这本《青灯》散文集,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黄卷青灯的古意来,这是一种自然,也是一种心静之中的动的平衡,那是对“动”的一种思考,就像这首诗中最后所言——陌生人正在砸响门环,这一个“砸”字,透露出多少青灯之下的寂寞啊。
“天下极知须隽杰,书生何恨死山林。”纵使苍颜白发渐入衰境,黄卷青灯也能够使人忘却烦恼。一切皆在被消磨中,惟有黄卷青灯彼此依靠,黄卷的静默与青灯的燃烧不仅是读书人动静之间的平衡,更是彼此之间只有黑暗才可以感知得到的相互照耀。
程芥子-山行山行设色纸本
程芥子,台湾当代著名画家和教育家。程芥子早年私淑海上名家冯超然绘画风格,人物由明人法入手,上承北宋李公麟法,面貌勾描、工皴而能传神。
程芥子-仕女图设色绢本87.5×60cm
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