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丁香
(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周老师提供)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因其“花蕾似钉形,气味芳香”,故名“丁香”,习称“公丁香”(丁香本身是两性花,公丁香习惯指晒干的丁香花蕾,母丁香习惯指晒干的丁香成熟果实,母丁香又名鸡舌香)。母丁香与公丁香相似,但气味较淡,功力较逊。
NO.1前人经验
1
宋·唐慎微·《证类本草》记载:“(丁香)味辛,温,无毒。主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nì)。能发诸香。其根疗风热毒肿。生交、广、南蕃(fán)。二月、八月采。”“日华子云∶治口气反胃,鬼疰(zhù)蛊毒,及疗肾气、贲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
2
清·陈士铎·《本草新编》记载:“(丁香)味辛,气温,纯阳,无毒。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脏。善祛口舌溃烂,伐逆气殊功。止噫呃气逆、翻胃呕吐、霍乱,除心腹冷疼,暖腰膝,壮阳。”
3
明·杜文燮·《药鉴》记载:“(丁香)气温味辛,纯阳无毒,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三经。温脾胃,止霍乱。消痃癖(xuánpǐ),气胀翻胃。腹内冷痛,壮阳暖腰。去胃寒,定呕酸,杀酒毒。与五味子同用,亦治奔豚之气。能泄肺,能补胃,大能疗肾,极能止泄。痘家内热禁忌。畏郁金。”
母丁香
(照片由湘中大本草联盟周老师提供)
NO.2.1功效主治
丁香,辛,温。归肾、脾、胃经。主要功效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1
温中降逆:本品辛温芳香,归脾胃经,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咳之功,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
2
散寒止痛:本品辛散温通,散寒止痛,入中下焦,可治疗心腹冷痛。
3
温肾助阳:本品辛温,入肾经,温肾助阳,可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病证。
用法:煎服,1~3g,或研末外敷。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品主要含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B-石竹烯等成分,有抗菌、驱虫、健胃、止痛、平喘、抗真菌等作用。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陈士铎.本草新编[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唐慎微.证类本草[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杜文燮.药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卢鸿涛,曾珞欣.丁香考[J].中药材,(10):40-43.
但春,焦威.丁香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05):-.
音频:沙湖
图片:周老师文字:沙湖
欢迎大家长按中科医院专家北京权威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