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的标配
除了雨纷纷还有食饱饱
就像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吃月饼一样
清明也有代表性的小吃
一起来看看咱胡建人
清明节都有啥传统美味吧
宁德、南平顺昌/畲家乌稔饭乌稔饭又名乌米饭,将采摘下来的乌稔树叶洗净,放入清水中煮沸,而后将糯米浸泡在煮出来的乌稔汤中9小时候捞出,放进蒸笼里蒸熟即可食用。
只好的乌稔饭颜色乌黑,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具一番风味。
南平邵武·白包糍清明节前后,在邵武还有一部分的家庭,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做白包糍。以前,每到清明,邵武市很多乡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面粉,而是大米和水曲混制而成。制作白包糍十分费力,没有力气是吃不到的。
武夷山·鼠曲粿“鼠曲稞”即清明稞。是武夷山人精工细作而成的绝妙点心。在清明前,采摘鲜嫩的鼠曲草捣烂,取用草汁和入米浆,蒸熟,包上香菇、笋丝、肉丝、腌菜等制成的馅,做成各种颜色。农村还有不包馅做成砖块大小的粿,特点是保存时间长。
福州·菠菠粿“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是福州特有的清明节供品。
“菠菠粿”是用菠菠草(学名鼠曲草)压榨成汁,参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有甜咸之分,新鲜出炉时点上红点,整体色泽鲜绿或呈淡墨绿色,清新可人,富有春天的味道。
莆田·清明龟清明龟,因外形酷似龟状得名。是莆仙一带最具特色的节粿。粿皮用糯米和鼠曲草磨粉拌和温水制成,以红绿豆或地瓜干加糖煮熟为团馅,用龟形木质模印制作成龟的形状,放入蒸笼蒸熟。成品色淡黑,质韧、味香,可口健胃。
莆田民间传说龟与龙、凤、麟合称为四灵,因此清明龟含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宁德福鼎·墓饼在福鼎,清明节那一天孩子们会起的特别早,穿戴整齐后,便会邀几个小伙伴往山头奔去讨“墓饼”。原来在清明这天,每户上山扫墓的人家都会挑着两三个麻袋或箩筐到墓地,里面装满了墓饼即光饼或芝麻饼待扫墓结束后派发给来讨的人。据说谁家的墓地上来的人越多越好,是个好兆头,代表兴旺和繁荣。
厦漳泉·润饼润饼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也称“擦病”、“春饼”,是闽南、台湾著名的民间吉祥民俗食品。
食用时铺开饼皮,卷上胡萝卜丝、肉丝、蚵仔煎等混合菜肴,制作简单,吃起来香润可口。也有人把它再油炸成金黄色而成,更为香脆可口。
泉州·麦馅粿清明时节恰逢小麦、甘蔗收割完成,旧时泉州劳动人民因生活拮据,只能将麦粉与蔗糖混合揉团蒸煮,以此作为祭品,久而久之,成了泉州清明节的一样传统食物——麦馅粿。麦馅粿有咸甜两种口味,咸的外皮呈绿色,甜的外皮呈褐色。
龙岩·艾糍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如宝塔般。这时,女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永定·清明粄在永定,有句俗话说:没吃过清明粄,就不算过清明节。做清明粄的原料是一种叫苎叶的野生植物。苎叶绿面白背,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多吃也不觉得饱腻。
三明泰宁·暖菇包清明节前,泰宁家家户户都要动手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暖菇包的皮,由暖菇掺和在普通粳米的米浆里制成,暖菇学名鼠曲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味甘。
暖菇包分菜馅儿和甜馅儿,菜馅儿由腊肉、春笋、香菇等混炒而成;甜馅儿主要是红豆、红糖。刚出锅的暖菇包白里透绿,油软滑润,诱人嘴馋。
尤溪·艾粿福建三明尤溪民间有传说艾草是观音手持净瓶中的仙草,用它加入粳米中制成艾粿食用,可祛除百病,全家平安。
尤溪人的艾粿制作方法是将鼠曲草或艾草碾碎后,参入粳米饭中舂打至烂团后,放入模具中压制成块,一般不包馅料。吃一口,一股浓浓的清香,软中兼韧,带出艾草丝。大多数人习惯微煎至淡金黄色后食用。
咱胡建的清明食俗可真不少
你吃过几种呢~可多选哦!
你的家乡有什么特别的清明食俗
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大家哟~
内容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本公司保留对宣传资料修改的权利。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
今年养老金又涨了,两类人更多!还有一批人要涨工资了
编辑:小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