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吃春菜,熬煮一碗七草粥养元气助生

这是一篇迟到的推文

不过现在发

也为时不晚

受够了凛冽的西北风、晦暗的雾雪天和臃肿的羽绒服,又被各种高油高脂的食物撑到肚满肠肥的时候,忽然一夜春风袭来,是该吃“草”了。

明治时代的日本文人夏目漱石患胃病时有一句咏粥名俳“粥味滴滴佳,肠中春欲苏。”他拿粥和“春欲苏”联系说事,说的就是一月七日吃七草粥的民俗。

不过,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旧俗。据《楚荆岁时记》载:

“正月初七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薄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朝时人们在人日这天吃放入“七种菜”的汤羹,以祈求今年无病无灾。

冬去春来,从丰腴到浅淡,从浓酽到清新,味蕾确实也该有点新盼头了。

“七种菜”的汤羹,说是七种菜,也是七种草,只不过都是当令的。所谓“春野出,若菜摘”,雨水都过了,此时煮出来的七草粥,恰到好处。

荠菜

荠菜以前也是野菜的一种,后来慢慢成为我们盘子里的宠儿。整个早春,它们都可以肆意生长,直到杆肥叶嫩,成为你口中的一道美味。

除了熬粥煮汤,荠菜的吃法也很多。按传统,农历三月三要吃荠菜煮鸡蛋,把荠菜洗净,加水煮成汤,连着带壳的鸡蛋一起煮,微微调盐,特别清香。

芹菜

大香芹肉厚气味淡,小香芹气味浓烈而又透出一股清苦的药味,所以喜爱的人非常喜爱,讨厌的人嗤之以掩鼻。

初春之时,是芹菜正美好的时光,宋人推崇“雪底芹芽”,也就是刚破土而出的嫩芽,这些洁白如玉的嫩芽,叶柄微微透明,吃起来非常爽口脆嫩。

母子草

母子草学名鼠曲草,一般春季开花时采收。浙江、重庆等地区都有吃这种菜的习惯,做法大同小异,做成青团,揉成粑粑,我没吃过,但口感应该都是以有嚼劲为主。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的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吃,一块自要吃。

这首江南童谣里“黄花麦果”指的就是用母子草做的团子。

繁缕

繁缕又叫鹅肠菜,是田间常见的杂草,它的出镜率甚至比荠菜还要高,只是很容易被忽略。

欧洲人赠予这种植物“恩惠”的花语,这大概也是跟它随处可见的亲切感有关吧。

喜爱豌豆尖的可以试试繁缕,它炒出来的味道和口感跟豌豆尖很像,清炒、做豆羹、凉拌都适合。

田平子

也就是黄鹌菜,跟荠菜、繁缕一样,同属于路边的小野菜。

花开时的田平子容易被误认为“野菊花在春天里开花了?”,花谢时的田平子则被误认为是刚被清风吹拂过的蒲公英。

作为一种经济植物,田平子含有比较高的膳食纤维,属于一级无公害蔬菜,放心吃没问题。

台湾的原住民喜欢在田平子的花蕾上裹上一层蛋液和面粉炸成甜不辣,再配上一碗去涩时的清汤,虽略苦,别有一番风味。

如此风雅古典的名字,其实就是常见的白菜。所谓“脆美牙颊向,白菘类羔豚”,真真把大白菜拔高了不止一两个档次啊!

冬种春长,经风霜雪冻后的白菜不仅没有变脆弱,反而更加茁壮成长,质感也特别细嫩,简单用水煮一煮,或爆炒,那股清甜太让人喜欢了。

萝卜

民谚说:“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泻赛黄连。”萝卜缨,也就是萝卜的叶子,其实比萝卜更有益,就像莴笋一样,我们也经常弃去营养价值更高的叶子。

旧时民间习惯把带茎叶的萝卜悬在屋檐下,到了夏天就拿萝卜缨来煮汤喝,消食健胃,热量还特别低。

荠菜、芹菜、母子草、繁缕、田平子、菘、萝卜,代表春天的这七种菜,加入粥里熬煮,不仅能帮助促进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修复暴饮暴食后的肠胃,还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上哪儿买这些菜?

菜市场或路边摘!

补肝肾润五脏吃芝麻丸!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
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cj/2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