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医院那家好s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04421470077907&wfr=spider&for=pc
(9)——题雁塔
麒麟塘迤逦延伸,一直通到田间地头。尽头处水滨,立着一座八角砖塔,乡间俗称八角楼,正名谓题雁塔,塔内供奉奎星。奎星乃民间信仰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所以建塔以来,双龙和犀岭等附近的村民,在孩子正式入私塾或学堂读书之前,都会携孩子前来瞻拜,期求文曲星的庇佑和沾爱。这传统随着解放戛然而止。晩霞时分,残阳映照,塔影倒映在水塘中,微风吹来,水面泛起一层层漾波,波光粼粼,仿佛涂抹了一层佛光。夕阳残照中的题雁塔,光影交错,明暗反差,远远望去,象披了一件金黄的袈裟,佛法加持,比平时多了一份肃穆庄严。夕照中,一簑身影,一动不动的屹立其间。细看之下,是穿着中山装的李正芳。塔旁田间,有一个老妪在挥锄,三两个孙辈模样的孩子在低头捡拾什么。
“亚婆,锄地呢!年晚了,还准备种什么呢?”李正芳少有的搭讪别人。叫老年妇人亚婆,也不是本地人的习惯。
“哟,是三叔呢!不种什么,翻开地晒晒,开春后种花生。我是顺便翻翻地,带孙子出来摘点田艾,春节做田艾籺。”田艾,又名鼠曲草,具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之功效。本地人习惯用艾绒搓匀糯米粉作籺皮,逢年过节,作为一种特色小吃,几乎家家都做。
“噢噢,田艾籺好,田艾籺好……小朋友,上来,上来,我有糖……”随后见李正芳从上衣兜中,掏出几粒糖果,扬扬,挑逗着摘田艾的孩子。乡下孩子,哪有习惯被称为小朋友的?疑惑着,又涶涎糖果,犹豫不决的望着奶奶。老妇人说:“想吃就去吧……”一缕烟,三个孩子翻滚到了厚土夯成的塔基上。
“别急别急,人人有份。先考考你们,这塔叫什么名字呢?”
“八角楼,八角楼……”三个孩子争先恐后又异口同声的说。
“对!它是叫八角楼。它还有一个名字呢,就比如你们,在家里,你们都有个小名吧,爸爸妈妈,家里人都叫你们小名,但上学了,去到学校,得有个正儿八经的名字,有名有姓,叫学名,是吧?八角楼的正式名字叫什么?有谁知道?知道的奖励多一块糖。”说毕,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糖。孩子们支支吾吾,你望我,我望你,一时答不上来。
“不知道吧?这个要知道的!我小时候上私塾前,私塾你们不知道吧?就是学校,私人办的学校,上学之前,都要先来这里跪拜的,里面有个神仙的画像,叫奎星,奎星你们知道吧?”
“知道!丑过奎星!我们班同学骂人丑样,就说丑过奎星!”其中一个稍大的孩子说,说毕哈哈大笑。
“对!就是这个奎星。奎星虽然生得丑样,但文章写得好咧,是文曲星。你们过来这边看看,八角楼的正式名字写在这里呢……嗯!你答对了,奖励你一颗糖。”说毕递给大孩子一颗糖,又领着三个孩子,转到塔的正面。塔共三层,正面第一层,本来有个门口,青石砌成的门楣门框门槛都在,门口被砖土封了,可见有砌上的青石门额,字迹斑驳,隐约可见。
“小朋友,名字在这儿呢!你们谁认得字?”李正芳指着门额上的三个灰蒙蒙的大字问。“塔”字大家都认得,都争着说了出来。李正芳又说:“从左边读起,古人以左为贵。”还是那个大孩子先说了出来:“第一个是’题’字,题目的题字…”字体是正楷,只不过因为是繁体字,小孩子少见,所以未能全部认得,塔字好认,繁简一样,“题”为“題”,“雁”为“鴈”,猜得了“题”字已属难得,“雁”字就绝对难识。
“对!是’题’字。真聪明,再奖励你一颗糖……中间这个是’雁’字,’大雁’鸟的’雁’字,你们读书时肯定读过这个字。这怪不得你们,这是古人写的繁体字,异体字。噢噢……你们再看,前后还有两列小字,这前面的字,是’同治癸酉’,同治,是清朝一个皇帝的年号,癸酉,是癸酉年,就是干支历六十甲子中的一个,这个,你们小朋友不懂,现在大人也不懂了。同治癸酉,算一下,算一下,就是年,一百一十多年了……后面也有四个字,你们看,是’李士周书’,这是落款,就是一个叫李士周的人写的意思。李士周,你们知道吗?是犀岭人,是个了不得的读书人,是个进士哪,相当于现在的博士,不!比博士难多了,难多了…”
小孩子啧啧。未必全部听得懂,但显然知道厉害。知晓厉害是一码事,比厉害更吸引人的是李正芳袋兜里的糖果。一颗又一颗,还不尽相同,似乎会耍戏法,又似乎是孙悟空手中的汗毛,一吹,一说变,说变就变,应有尽有。
“这座塔,有故事哩。小朋友,你们知道这座塔为什么门被封了吗?好好的塔,为什么封了呢?你们听我说,听我说完再发糖噢……这座塔,有两个门口的呢!你们过来看看,这边原来也有一个门,看到了吧?痕迹还在呢!这边的门口对着双龙,那边的门口对着犀岭,门口开向那边,那边就出读书人,出大人物。李氏是大姓,双龙犀岭是两兄弟呢,双龙四房,犀岭五房,两兄弟为了塔门的开向,聚众闹事,打得厉害哪!后来调停,统一封了塔门。也封了两房的文脉风水……”
天色渐暗,老妪在田间喊:“回去了,回去了…”李正芳又分了糖,挥手叫孩子们回去。田野静寂,在昏暗中一缕萧瑟袭来,似乎听得到老妇人在对着孙辈感叹:“这三叔,时运不济哦,时运好的话,那会是乡下人?跟错了人,站错了队,落得了这下场,各人有各人的命水。吃几多,着几多,注定的……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唉呀……”
(--04--1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