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咨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8593664.html
立夏,预示季节的转换,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交节时间在5月5日或6日。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确立了,古书有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发芽生长的植物到此已经长大了。立夏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天气增多,农作物生长进入旺季。
立夏三候明人《遵生八笺》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说的是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正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气象农事立夏是一个万物并秀、充满生机的节气,草木生长至此而愈加葱郁、繁盛。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为夏季开始。
全国各地气温大幅度升高,但是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温差波动也较大,易出现“麦秀寒”天气。
“麦秀寒”的指是在麦子生长茂盛还未成熟那一段时间,天气是非常寒冷的。
立夏的气温和降水都比较适宜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田间劳作日益繁忙。
古代民间常以立夏日的阴晴测收成,认为立夏有雨则预示庄稼长势良好。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上半年的收成皆由此时的生长状况而定,故有“立夏看夏”之说。
传统习俗迎夏。立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早在西周时,立夏日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并举行祭祀神农炎帝、火神祝融的仪式。
《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可见,“迎夏”自古以来就是祈求丰收、劝勉农耕的一国之盛事。
斗蛋。俗语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又称“苦夏”,是夏日常见的腹胀厌食、乏力倦怠、眩晕心烦的症状,小孩和体质虚弱者尤易疰夏。
此时民间每家中午都会煮鸡蛋,他们会把煮熟的鸡蛋用冷水泡上一段时间,然后放进事先准备好的丝网袋里面,把这个袋子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进行斗蛋游戏,就不会疰夏。
斗蛋是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进行的娱乐游戏,鸡蛋的尖端为头,圆端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这样一个个进行比试,只要蛋破就是输者,蛋头胜者为第一,蛋尾胜者为第二。
称人。古时立夏日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条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体重。掌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对所称的人讲着祝福长寿、结良缘、考取功名等吉利话。
见新。自明代流传至今的立夏日见新的习俗,在各地也有所不同。
见新,亦即“荐新”,人们把新鲜的时令果蔬祭献给祖先和神明,也有普通人的“尝新”习俗,顾禄《清嘉录》载苏州风俗:“立夏日,家设樱桃、香梅、元麦供神享先。名曰‘立夏见三新’。”
南京的立夏“三新”则是樱桃、青梅和鲥鱼。在无锡,民间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食鸡蛋、全笋、豌豆。在某些地方,立夏日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拄”意支撑),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
竹笋成对,是希望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吃粥、喝茶。旧时立夏日,乡间有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和白粳米煮成的“五色饭”,后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为“立夏饭”。
湖南长沙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称“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
浙东农村立夏要吃“七家粥”,喝“七家茶”。“七家粥”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相关阅读常识
国学常识百问百答(上)
神十三
航天员回归草莓西红柿火了
抗疫
抗击疫情一旦隔离这么做
保护动物
让珍稀物种留存更久这样做
清明
清明螺抵只鹅踏青粽子稳牢牢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