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由来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气候特点立夏过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江南正式进入雨季,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春风蒸发厉害,如果雨水不足,最是影响北方小麦灌浆。
节气三候初候,蝼蝈鸣。
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二候,蚯蚓出。
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节气习俗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郊去迎夏,还有煮好囫囵蛋、孩童来斗蛋、南方七家粥、北方状元饼、朝廷吃冰块、民间喝冷饮、立夏剪野菜、尝鲜保平安等各式各样的习俗。有一种与孙膑相关的乌米饭,在江南地区大受欢迎。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民间相传诸葛亮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立夏秤人会为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除此之外,宁波习俗在立夏日要吃“脚骨笋”,意能“脚骨健”(身体康健);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节气谚语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云)。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赣)。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鲁)。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粤)。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晋)。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陕)。
立夏芝麻小满谷。
早秧七八九,晚秧四五六。
早一把,晚七根,糯稻田里打独身。
立夏三日正锄田。
锄板响,庄稼长。
棉花听着人的脚步长。
要想庄稼好,田间锄草要趁早。
节气养生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