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料理,餐桌上的24个食养节气清明

QingmingFestival

清明时节

清明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前后,处于太阳黄经15°。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是一直最受重视的节气之一。

农历书曰:“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洁显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齐,故名也”。

清明含上清下明之意,即天空清而大地明。此时气候温和、草木萌发,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

古代诗人李嘉佑有一首《春日汉上作》的诗写道:   港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清明节气来临之际,我国大部分地区,万木凋零的景象已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的画面。

在漫长的岁月中,清明节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寒食节。

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此习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为了不生火,寒食节期间的食物都可以事前制成糕点,供这几日充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有些地方,清明节有吃清明艾饺的风俗,认为清明食艾饺,能驱禳毒。浙江宁波一带清明节喜欢吃蒿饼,此饼主要用面粉、马头兰等野菜和青草制成,蒸熟后翠绿清香,且富营养。

青团衍生于清明节,是江南地区一带的传统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新的青草香气。南方人还喜欢在点心里加入咸蛋黄,将鸭蛋黄蒸熟再碾碎,然后把蛋黄和肉松拌匀,趁热加入猪油,又是另一番风味。

艾草的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关于艾蒿的最早记载见医书《名医别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即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神奇的医疗作用。

野生艾蒿(Artemisiaargyi)又称艾草,冰台,医草,北艾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

野艾蒿全株有浓烈的挥发性气味,生长适应能力强,生于荒地林缘,常见于路边、荒野、林边、荒坡草地和丘陵地带,也可人工种植。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和蒙古等国,在我国,艾蒿主要生长在华北、华东、东北、华南、西南、陕西以及甘肃等地区。我国现有的艾蒿品种有余种,可谓种类繁多,北艾、海艾、蕲艾、祁艾为代表的品系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名艾”[1-2]。

艾草辛,苦,温。归肝、脾、肾经。记载,艾草能通行12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名医别录》、《本草纲目》等都有其药用价值的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蒿富含人体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艾蒿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桉叶烷类和三萜类等化合物,多种研究证实,艾蒿具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肝炎、三叉神经痛、关节炎的功效,还可以软化血管,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病原菌的生长,也是妇科常用药之一。

出现在这个季节,作为青团的主要食材的艾草,本身的确具有自身很强的食养功效。相比其它蒿属植物只能药用,不能食用,艾蒿可分为药用艾蒿和食用艾蒿两种药用艾蒿的出绒率更高,更适合制作艾灸等药用产品;而食用艾蒿的叶片更为肥嫩,更适合制作艾米果等食物,艾蒿的嫩苗还可鲜食或腌制酱菜。

当然,青团的青草除了艾叶,也可以是鼠曲草和麦青。把青草捣烂后挤压出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_小块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便大功告成了。刚出笼的青团带着一种自然的香气和甜味,让人唇齿留香,难怪能流传百余年。

“捣青草为汁,和粉做团,色如碧玉”,一个手工制作的青团,全浓缩在《随园食单》这句话里。一枚小小的青团能给阴冷萧瑟的清明时节扫去一丝忧伤,带来一丝温暖。那抹青色的温柔.萦绕舌尖,抚过心头,一圈圈散开在时间的长河里.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独家记忆。

如今,清明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已淡化,人们虽然仍喜欢吃清明饼之类的食品,但更多的是热食,且注重营养。人们用青团扫墓祭祖,但更多是应季尝新。到现代社会,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也日益淡化了,而作为清明节前后食用的一种传统食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正逐渐成为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的中国特色食品,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清明节令食品,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更多的是满足人民日益不断追求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明养生防春瘟,

散步田园八段锦,

慎食发物柔肺肝,

花开朗秀防哮喘,

养心怡性胜药补,

健康快乐享幸福。

艾蒿:

温经止血,逐寒湿,理气血。主治安胎,月经不调,痛经等。

3~10g内服:煎汤、入丸、或捣汁,外用:捣敷、熏洗、温熨或制成艾条熏炙。

抗病原微生物;抗凝止血;抗哮喘、抗过敏、镇咳、祛痰;抗炎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抗诱变、抗肿瘤等作用。

阴虚血热者慎服

艾蒿作为传统药治疗多种病,还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方法:

1、用野艾蒿煎汤服用,可以降低血压,做为高血压患者的保健药品;

2、对消化系统的一些疾病,如肠胃不适者煎汤服用,可治疗消化不良、腹胃胀痛;

3、用野艾蒿煎水洗浴或洗脚,可以驱寒治疗关节炎、预防疾病、强体健身;

4、在民间,把野艾蒿放在毛毯下面,可以避蚊、除臭、驱虫、消毒空气及防治传染病流行。

参考文献

林有润.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张婉,唐丽,谢坤,等.蒿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l8(1):73.77

沈霞,张艳红,袁慧慧,蓝闽波,等.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野艾蒿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中成药,,32(1):48—51.

卢学根.野艾蒿中抑菌物质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研究,食品科技,,10:98..

刘延庆,戴小军,高鹏,徐立春,刘墨祥.野艾蒿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中药材,,29(11):-.

谢强敏,卞如濂,杨秋火等.野艾蒿油的呼吸系统药理研究I一支气管扩张、镇咳和祛痰作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6(4):16-19.

川姚远,丁宵霖,吴加根.淀粉同生研究进展(I)阴.中国粮油学报,,14(2):24—31.

姚远.米制品回生研究.无锡:江南大学,.

刘亚伟.淀粉生产及深加下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8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