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辑老外嬷的鼠壳粿

老外嬷的鼠壳粿每一个潮汕人都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外嬷,每一个心灵手巧的外嬷,都有几样留存在记忆里抹不去带不走的小食。在春节这个团圆时节,外嬷的小食格外令人怀念。一对柑桔大吉大利“外嬷,新年大吉!身体健康!”我把一对黄澄澄的桔子放到外嬷的手中。外嬷粗糙的大手掌裹着明亮的桔子,转过身又捧出一对同样金黄明亮的桔子放到我的手中:“小琪,新年大吉!学业进步!”“换柑行动”是因为潮汕人民素来认为,“桔”谐音“吉”,和亲朋好友春节见面时,一定要拿一对桔子和别人交换,寓意大吉大利。平凡的鼠壳“也能拥有如此逆袭的转身外嬷常常会在我们到来的时候,下锅煎煮几个绿油油的鼠壳粿。鼠壳粿软糯香甜,风味独特。鼠壳粿是潮汕菜系中的一种民俗食品,民间有诗云“转眼天寒过冬节,结伴田间采鼠儿。生地熟地和锅煮,造得乌果拜老爷。”传统的潮汕妇女都会做糕粿,每逢祭祖时节,一大家子会约好一个晴朗的日子去田间地头挖“鼠壳”(鼠曲草,制作鼠壳粿的原料)。在田间地头,“鼠壳”和杂草相间而长,仔细辨认却不难。往往这种时候,小孩子并不愿意专心致志地采摘“鼠壳”,而是在野地里奔跑,看见一大坨黑乎乎干瘪瘪的牛粪,会惊奇得大声叫喊,顽皮小儿会用稻草串起然后拎着去吓唬爱干净的小女孩。外嬷在这种时候,会大声嚷着,干牛粪那才干净,旧时乡野人家都愿意去寻牛粪,晒干了可是上等的燃料。家人围坐制作鼠壳粿而之后的工作,便由外嬷婶婶姨姨来完成。把“鼠壳”熬成汤汁,和糯米粉相和,做成粿皮,在模具里压成形。里面的馅咸甜随人,糯米饭、甜芋泥、豆沙都可以用来做馅。小时候特别喜欢吃鼠壳粿,但印象中也只有在春节才会吃上,较之祭祖常常出现的红粿桃,鼠壳粿独具有春节的特殊意味,小儿们也觉得能够吃上鼠壳粿是很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因此,鼠壳粿也被称为“年粿”。吃鼠壳粿也很讲究,刚刚制作完成的鼠壳粿,颜色是浅浅的青绿色,先要蒸熟,晾凉才能保存起来。而这个时候的鼠壳粿,颜色就是深深的青绿色。要吃的时候,先蒸热了,再放在锅里煎,最好的就是要焦黑不焦黑的程度,太软了粘牙,太硬了硌牙。此外,外嬷也会为我们制作落汤钱等潮汕小食。现在外嬷年纪大了,做小食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那份年少的味道却是怎么也忘不了。关于鼠壳粿的记忆,感受着老一辈人对春节团圆的重视,而潮汕妇女的心灵手巧,使得潮汕小食更具艺术感。潮汕先民重视吃食,也重视吃食制作的过程,精细美妙。每一份吃食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份吃食都有独特的意味,因而,吃食里赋予的情感,令日渐年长的我们,在午夜梦回肚饿难耐的时分,回过头去感悟留存在吃食里的记忆。策划

澄乡潮韵文案

策划部余晓琪图片

网络编辑

策划部余晓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7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