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寨记事三月初三田藤粑

村寨记事

三月初三

每年的这一天,地扪家家户户都要做一种特别的美食:甜藤粑,也叫三月粑。

这个传统从古自今,远到无法考究的年代,至今任时光流逝朝代变迁也依然延续,所以,这是值得纪念并传递的古老传统。

关于三月粑的由来,在侗家还被演绎出了一个传说故事。据说,据说,很久以前,有个侗族小伙,在三月三那天上山砍柴,并用甜藤进行捆柴。

晚上,他梦到一位老人告诉他:“你不要丢掉白天捆柴的甜藤,可以拿来做成糯米粑粑吃,这样既可以防蛇,还可辟邪、不痛肚子……”转天,侗族小伙照做,果然有效果,于是,他把事情告诉了村里人,其他人也效仿之,并且很起作用。此后,“三月粑节”便由此形成。

虽然,不知这个故事是缘何而来,但每年一度的三月粑对于侗家人来说已经是必不可少的了。

三月粑的主要原料是两种植物一种米,两种植物,一是鼠曲草(侗语叫“苟更”)二是甜藤(侗语“叫格化”)。

鼠曲草

鼠曲草又叫清明草,菊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根茎上有白色厚棉毛,开黄色小花,茎叶皆可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消炎、创伤之寻常用药。

甜藤的种类相对较多,图中所陈也有两种,据说以内茎红色的较好,但都具有口味甘甜,祛风止血、止痛解毒之功效。

甜藤

一种米就是侗家特有的古老的香禾糯。

香禾糯

准备食材的整个过程是如此让人愉悦,在清风爽朗的春天,爬到高高的山上,找到尚未开耕的旱田,那里才会有遍地野生的鼠曲草,只能采草间那未曾打开的花蕾,一颗一颗地采,相当辛苦,但却是和自然无比亲近的舒适。

可能要爬好几个山头才能采得够用的花蕾,然后,回来用新取的山泉水洗净,再放入屋边的石碓碾压成碎屑,据说这个碾压粉碎的过程可以祛除掉鼠曲草原本的涩味苦味,只留下弥久的清香。

石碓碾压鼠曲草

甜藤的处理也要同步进行,用木锤捣碎根茎,然入浸入山泉水中,最好经过一夜的浸泡则可充分析出根茎里隐藏的甜味,而此甜味又和白糖区别明显,既甘甜又透着一股浓郁的植物清香。

村中巫师介绍,浸过的甜藤水第一遍用来制作粑粑,第二遍则用来泼洒在房前屋后,可起到驱虫挡蛇,避邪除秽之功用。

从备齐材料开工制作,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村中的主妇们总是会提前一天做好准备,到三月初三当日,便可从容应对,准时让家中老小吃上恒古不变的伟大美食三月粑。

将甜藤水和入已打成的糯米粉中,再撒上捣碎的鼠曲草,用手将三者均匀和散,鼠曲草特有的青草色便渐渐将糯米粉染成了好看的青色。不过这个青色需要经过高温之后才会显出。

制好的甜藤粑,通常有两种吃法,一是用新鲜的菜籽油放在炭火上煎,一是包入棕叶中上锅蒸,两种吃法各具风味,都充分地散发出植物的清香甘甜,令人垂涎。如果不信,看看村中孩子今日期待的笑脸自然就知道,甜藤粑好吃。

编辑、排版

云衡

图片

地扪书院资料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5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