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症与中医治疗

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住院免费接出院免费送

中医科郭晓华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00

在两癌筛查工作中,发现有许多女性患有乳腺增生症。

01

什么是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上是由于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所致的乳腺正常结构紊乱。

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乳腺增生症多发生于30~50岁女性。致病原因主要内分泌功能紊乱。

(1)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2)乳腺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3)催乳素升高,影响乳腺生长、发育和泌乳功能。

因此,任何导致性激素或其受体改变的因素均可能增加乳腺增生症的患病风险,如年龄、月经史、孕育史、哺乳史、服避孕药史及饮食结构,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

02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乳腺疼痛、结节状态或肿块,部分病人合并乳头溢液。

疾病早期病人主诉的疼痛可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而乳腺囊性增生病者常为定位明确的非周期性疼痛。

乳腺结节状态包括颗粒状结节、条索状结节以及局限性或弥漫性腺体增厚等,结节常为多个,可累及双侧乳腺,亦可单发。肿块一般较小,形状不一,可随月经周期性变化而增大、缩小或变硬、变软。伴乳头溢液者占3.6%~20.0%,常为淡黄色、无色或乳白色浆液,血性溢液少见。

对于乳腺增生症西医没有简单而切实有效的方法。

03

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与治疗

一、中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的范畴。“乳癖”的记载最早见于相传东汉名医华佗所著的《中藏经》,以后历代记述颇多,认识愈加清晰,现代中医已形成比较明确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诊断治疗方法,且效果良好,特色鲜明。

中医治疗本病有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肝经布两胁,与乳房和生殖系统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控全身气机。乳房的气血运行、乳汁的分泌和控制与肝气有关。

情志不畅,郁久伤肝,致气机郁滞,壅结于乳房,经脉阻塞不通,轻则气机不通而痛,重则气滞血瘀,结聚成块,形成肿块、疼痛。

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健,聚湿生痰,形成肿块。痰湿粘滞,易阻气机,导致气滞血瘀,痰、气、瘀互结,肿块、疼痛加重。

劳倦内伤,如房劳、劳力过度,耗伤元气,伤久及肾。肾与冲、任二脉相通,冲任起于胞宫,通行气血,其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肾虚则冲任失调,气血瘀滞,积于乳房、胞宫,或为乳房肿块疼痛,或为月经不调。

因此,肝气郁结、血瘀痰凝、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病机。

疏肝理气、活血祛瘀、化痰软坚、调补冲任、消肿止痛是乳腺增生病的基本治法。

中医药治疗为本病的一线治疗方法,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只要辨证准确,用药恰当,本病单纯中药治疗完全可以收到良好疗效。

二、中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

1、中医辨证治疗

(1)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柴胡、青皮、陈皮、香附、元胡、川楝子、茯苓、白芍、郁金、海藻、莪术、益母草。

(2)痰瘀互结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合逍遥蒌贝散加减

药物:柴胡、丹参、郁金、三棱、莪术、当归、茯苓、浙贝、山慈菇、牡蛎。

(3)冲任失调

治法:温肾助阳或滋阴补肾,调摄冲任。

方药:

(1)二仙汤加味(阳虚)

仙茅、淫羊藿、肉苁蓉、女贞子、首乌、菟丝子、莪术、王不留行、郁金。

(2)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味(阴虚)

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女贞子、旱莲草。

2.我院协定方治疗

(1)乳腺病1号方:(偏重理气)

柴胡、香附、青皮、木香、元胡、当归、白芍、丹参、瓜蒌、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

(2)乳腺病2号方:(偏重温肾阳)

柴胡、当归、白芍、丹参、瓜蒌、夏枯草、海藻、昆布、生牡蛎、仙茅、淫羊藿、肉苁蓉、鹿角霜。

(3)乳腺病3号方:(偏重化痰)

柴胡、枳实、桃仁、丹皮、三棱、莪术、丹参、夏枯草、海藻、昆布、牡蛎、瓜蒌、半夏、陈皮、川贝。

3.个人治疗经验

乳腺病基础方:(理气、活血、化痰、软坚)

柴胡、香附、青皮、木香(理气);

当归、赤芍、桃仁、丹参(活血);

半夏、瓜蒌、浙贝(化痰);

牡蛎、橘核、海藻、夏枯草(软坚)

以上处方效果良好,申请的国家发明专利已于年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授权。

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

-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5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