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芽塌饼是江浙一带的特色传统茶点,当地特产之一。它是一种乡土点心。清明节这里的人们喜欢用麦芽塌饼做早点,在田里忙得腹中空空时,麦芽塌饼又成了人们垫饥的好干粮,而摆起场面吃“熏青豆茶”时,自然也少不了这种应时美味。
”春季美食
惊蛰后,清明前,农历二月,初春时节,田间野菜遍地,马兰头、苋菜、胡花......多的是一些叫不出名滋味却异常鲜美的野生佳肴正茁壮成长,惹得阿婆们日日兴高采烈地在田间地头流连忘返,不顾辛劳地弯腰采撷。而草头便是她们挎在手中竹篮里的一员大将。麦芽塌饼也正是因为有了草头,才有了它。
蒸好的塌饼散发着草头的清香味,是春天的味道啊!里头包裹着的豆沙馅料,做法是将红豆浸泡后煮熟压成泥,加入油、糖浆或者玫瑰酱之类的甜酱混匀。香甜的麦芽榻饼加上浓浓的豆沙馅,喜欢甜食的人绝对不会错过!
重要原料
麦芽塌饼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制作该饼的重要原料佛耳草和麦芽。佛耳草,学名鼠曲草俗称清明菜,当地人又叫石灰头草,属菊科,是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密布,白色绵毛,4~6月开花,8~9月结果。鼠曲草可以祛风散热,化痰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佛耳草在田间地头很常见,乡野间很多植物都是好东西!
麦芽内含丰富的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和糊精,具有开胃、健脾、消食等功能。由于麦芽塌饼制作繁杂,一般的商店和超市是不出售的,而且佛耳只能在清明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采摘,时令特色明显,要吃麦芽塌饼,只能在这段时间里了。
制作工序
麦芽塌饼的颜色或为棕黄色或咖啡色。麦芽塌饼其貌不扬,但制作的工序却相当繁复。先用大麦浸水发芽,晒干磨成粉待用。在村间田埂上采摘佛耳草,洗净晒干。在米粉中掺入适量的麦芽粉——这是做好麦芽塌饼的关键,掺少了饼子“塌”不下来,食之会有硬硬的感觉;掺多了,饼子会“塌”得过分,成不了形。
接着,和以煮熟剁烂的佛耳草,加适量的水和成面团,包馅成饼。馅料有赤豆沙和黄豆沙两种,再加上用糖制的猪板油丁和核桃肉。在饼的外层撒上芝麻,用猛火蒸煮。蒸熟待饼凉后,在平底的锅上油煎,煎至撒芝麻的一面略呈金黄色,用刷子涂上用麦芽做的糖水,这时,清香扑鼻、黛青光亮、细腻甜糯的麦芽塌饼便呈现在面前了。
“
一种专属于早春的点心,曾经在江浙一带遍地开花,属于每家农户都会做的拿手菜。而今,我们偶尔会在古镇老街看到它时令的身影。但是,却少有人家会做做出曾经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