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鼠曲草 >> 鼠曲草主治 >> 清明节

清明节

清明到

说起清明,不管垂髫孩童还是龙钟老太,都会吟起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转眼间,清明节又来到。

清明的由来

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太阳到达黄经15°时,这天即为清明。

关于清明节的由来,据传最早始于帝王“墓祭”之礼,民间效仿之,并传承至今。最早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因两节相近,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岁时百问》一书对“清明”二字作如下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岁至此时,往往意味着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而西汉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则从另一角度诠释了清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的气候特征

清明,清洁而明净,雨量逐渐增加,气温也持续上升,雨后的天空常常可以见到彩虹。不过此时“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气候特征却仅属于江南,黄淮平原以北,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较少,并且干燥多风,所以此时北方多发沙尘天气。

清明风俗

一、放风筝

放风筝是人们所喜爱的一项活动,古时候还能看得见璀璨星光的人们与今天的我们不同,城里处处是灯光,而古人不仅喜欢白天放,还喜欢晚上在风筝下挂上彩色小灯笼,风筝挂在空时就像闪闪的星光。也有人喜欢剪断风筝线,任由它们随风漂流,借以祈福。

二、荡秋千

现今公园中常见的秋千,在古代中国却是清明节习俗,最早的时候不叫秋千,而是叫“千秋”,后来为了避讳才改为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还可以培养勇气,增强胆气,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三、踏青

旧时清明节曾被称为踏青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的男女择偶制度,历朝历代多有踏青习俗,只时节略有不同,及至隋唐时期,人们在扫墓的同时,也多伴以踏青游乐活动,延至宋明清,都是借清明扫墓时进行踏青活动,游览自然界的一篇大好春光。

四、扫墓

清明节相传便是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古人尤敬先人,寒食禁火,都吃冷食,东汉到南北朝时,屡禁屡兴,唐朝之后,虽寒食节渐被清明节取代,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却是一直流传至今,每到清明时节,人们还保留着上坟除草,摆上贡品,烧纸献花的习俗,借以缅怀先人。

清明美食

一、青团

青团是江南一带特有的清明传统点心,也是当地人用来祭祖的必备食品。青团用一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便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通常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包馅时,可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馅心放入团坯制好后,将它们上笼蒸熟,便大功告成了。

二、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家家户户都会磨糯米粉,采“清明草”(又称鼠曲草)或艾叶洗净捣烂,然后和以糯米粉,馅各有不同,有豆腐干和着韭菜的,有白萝卜丝春笋的,有熏肥肠拌芥菜末的。清明果的形状有些像饺子,但是味道可不一样。

清明养生

不可多吃发物

中医认为,清明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体内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所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从而引发疾病。

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辛,少吃发物。所谓发物,就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如鸡、笋、芋头、鹅、羊肉、狗肉等,可多吃山药、西红柿、土豆、苋菜等。

文:张瑞,李昕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昕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联合诊疗中心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2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