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晒的最多的估计就是“清明粿”了,有的地方称之为“青团”,但不知网上所谓的“青团”是不是武夷山当地的清明果呢?有的地方的是用艾草做的原料,而武夷山的则是用田间地头的”鼠曲草“做的,下面小编就教教大家如何制作正宗的武夷山清明粿。
艾草和鼠曲草的区别
艾草,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
鼠曲草,别名:菠菠草、佛耳草、软雀草、软芡、蒿菜、面蒿、清明菜、水萩、无心、无心草、田艾、蓬草、糯米青,拉丁文名:GnaphaliumaffineD.Don为菊科、鼠麴草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直立或基部发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厘米或更高,基部径约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沟纹,被白色厚棉毛,节间长8-20毫米,上部节间罕有达5厘米。叶无柄,匙状倒披针形或倒卵状匙形,茎叶入药,为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
鼠曲草才是武夷山当地清明粿的原材料,现在市面上很多卖的是用的盖菜叶冒充的,完全吃不吃鼠曲草的香味。
清明粿的做法
清明粿又名“粿夹子”,色泽鲜绿,食时口感好,任性十足,具有鲜美的草香味,作为清明节扫墓时的祭品之一。
清明节前后,农场的田埂边长出嫩绿的鼠曲草,农民将未开花蕊的鼠曲草采集而来,洗净后,用沸水煮,滤干,捣烂后于糯米掺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武夷山清明粿呈绿色的主要原因,鼠曲草同时兼具祛风湿、健脾胃的药用功效。
清明粿的陷主要为:笋干、梅菜(当地称作腌菜)、芋丝、肉丁组成。将捣好的糯米揉成团,像做饺子一样,将陷一点一点的包进糯米团里,一个个半月形的清明粿就能食用了。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武夷山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些清明粿祭祖扫墓。
各种创意的“清明粿”
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