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ldquo食春rdquo有

早春三月,莺飞草长,新枝吐芽,万物生发。客家人大都居于大山之中,是大山的儿女,而大山也给予客家人丰厚的回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古老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保健养生智慧,客家人深得其味,千百年来也不断践行着这些朴素的而古老的传统智慧。“食春”就是行之有效顺应季节和天时的饮食之“道”。

竹笋可以排到客家人“食春”第一位,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和高纤维的特点。具有滋阴凉血、和中润肠、利尿通便、养肝明目等医疗作用。竹笋量多价廉,清新爽口,客家人在享受冬笋和春笋的美味时,也吃出了营养和健康。

茶叶,是客家人的春天“第一饮”。它是报春的使者,春茶尤其受到客家地区的追捧,“明前茶”、“头春茶”等不一而足,客家人喜爱饮春茶,因为春茶能清头目、除烦渴,而且可以消春困,解百毒。客家地区主产绿茶,而绿茶的销量,春茶约占七成以上。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春天的艾草既鲜嫩又壮实,艾草的功效很多,中医认为艾草是温补之物,它可以散寒、怯湿、暖胃。艾草植株有浓烈香气,样貌普通但益处良多,不仅是一款常见的植物,也是一味实用的药材。在《诗经》、《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关于艾叶医药用途的记载。在客家民间,艾草应用广泛,有春天吃艾粄(糍粑),五月五日门口挂艾叶辟邪和洗艾叶药浴除湿健身的风俗。

鼠曲草,鼠曲草在武平客家称作白头公,它是报春的小草,贴地而生,春风吹过的田野,不知不觉间已鹅黄嫩绿。鼠曲草在客家乡村做成粄食,有很好的食疗价值,鼠曲粄油绿如玉,软韧绵柔,清香扑鼻,是老少皆宜的食品,适量食用有柔肝健脾,温中助阳的功效。

“洋蚁子(蝴蝶)叶叶飞,阿母做粄女儿归;大粄拿给阿阿(姐姐)归,小粄留来逗老娣(弟弟)”,这里说的粄,指的是客家的苎叶粄。苎叶粄,是福建龙岩,广东梅州、惠州和江西赣州一带的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春天开始,苎叶开始蓬勃生长,苎叶粄一年四季均可制作,但以春夏两季为佳,苎叶粄具有解毒、消炎、去热的功效,苎叶粄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备受客家乡亲和游子的喜爱。

春天里,万物生长,百花竞放,客家人“吃春”的领域广泛,从园中果蔬,山野珍馐,到嫩叶鲜花,根茎树皮。春天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希望,也给予客家人舌尖和心灵上的美好享受。

作者简介:

林东祥,福建省武平人,福建省、龙岩市作协会员,武平县作协理事。长期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业余笔耕不辍,在香港《文汇报》、《福建日报》、《福建法制报》、《闽西日报》等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30余万字,比较喜欢心灵自由的创作,在地方文史、客家文化和散文随笔等方面有所涉及,出版散文集《无名草》。

新文书院特约作家。

本期编辑:吴小珍

本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来源:新文书院,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zz/105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