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
美丽挺拔的乳房为女性平添了魅力和风采,也是为宝宝提供最安全、最营养母乳的粮库。但是,乳房也为女性带来了很多疾患,不但损害着女性的美丽,更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
很多女性在洗澡或者穿内衣时会发现乳房出现了肿块,开始莫名地惊慌,担心乳腺癌缠上了。其实,出现乳房肿块并非一定就是乳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也会导致乳房产生肿块,只不过肿块的性状不一样,对女性的健康影响也不相同。医院检查外,女性也可通过自检来初步鉴别。
乳房自检的合适时间
乳房的自我检查,可选在月经周期的第10天左右,这个时候雌、孕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容易发现病变。更年期后的女性,则随时都可以检查。每一个20岁以上的女性,每个月都应进行一次乳房自检。
乳房自检的2个步骤
乳房自检分为视诊和触诊两步。视诊,就是在明亮的光线下,面对镜子,变换体态,观察双侧乳房大小是否相似,乳房的弧形轮廓有没有改变,乳头是否在同一高度,乳房、乳头、乳晕皮肤是否有凹陷、脱皮、糜烂或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而触诊,则是手指并拢,用指腹转圆圈,并用按压、滑动的方式,从乳房的外侧逐渐向乳房中心移动直至到达乳头,检查有没有肿块和疼痛以及乳房溢液等现象。
辨别5大乳房疾病
1.乳腺增生
发病情况
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与多发的乳腺疾病,占全部乳腺病的75%以上。根据文献统计,有70%~80%的女性有程度不等的乳腺增生问题。乳腺增生是既非肿瘤又非炎症的乳腺结构紊乱性疾病,一般认为,乳腺增生的致病原因是卵巢功能紊乱导致雌激素增多或雌、孕激素比例失调而引起乳腺上皮的增生。它可以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多见于20~45岁的女性。
症状和肿块特点
乳腺增生的典型特点是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一般来说,乳腺增生的乳房肿块质地较软或坚韧,肿块往往是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可以活动,表面一般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没有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
80%以上的乳腺增生患者都有乳房疼痛症状,通常是两侧都痛,也可以是单侧疼痛,疼痛的性质可以是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者触痛,疼痛的表现不稳定,常常在月经前加重,情绪波动、劳累、天气变化时也会加重。除此之外,部分患者还有乳头发痒、少量溢液等症状。
乳腺增生癌变的机率很小,乳腺增生的患癌率与没有增生的患癌率没有什么统计学上的差异。患者怀孕后,体内雌激素的增加会加重张力性疼痛。在生育后和绝经后会有所减轻,但很难完全消退。
2.乳腺纤维瘤
发病情况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构成的混合性良性肿瘤,也较常见,人群发生率为15%,占乳房良性肿瘤的75%。一般常发于性功能旺盛时期的女性,通常认为与雌激素作用活跃、过度刺激或者是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上雌激素受体数量增多、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等有密切关系。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60%以上的患者在30岁以下,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绝经后的女性很少发病。
症状和肿块特点
乳腺纤维瘤的肿块通常是无痛性圆滑肿块,一般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好发于乳房的外上部位,75%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直径以1~75px较为多见,也有更小或更大的,在临床上偶尔能见到超过px甚至px的患者。一般没有乳头溢液症状,大小性状通常也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腋下淋巴结无肿大。纤维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能到处跑,想按住它都比较困难。乳腺纤维瘤通常没有痛感,也无触痛,肿块生长缓慢,可以好几年没有变化,但在妊娠期或哺乳期可迅速增大。
乳腺纤维瘤发生恶变的机率很低,仅有约0.2%的病例会发生恶变。恶变容易发生于妊娠期和哺乳期,或年龄较大、病史较长的病例。乳腺纤维瘤最有效也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吃药、理疗、食疗都没有多大用处。
3.乳腺癌
发病情况
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居恶性肿瘤的一二位,它的高发年龄是40~60岁,多发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男性也有乳腺癌病例,占全部乳腺癌病例的1%。所幸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5年期的乳腺癌治愈率可达80%以上。乳腺癌的发生常与家族遗传、肥胖、其他乳房疾病的长期刺激、月经初潮早、绝经期晚、第一次怀孕年龄较大、独身或婚后不育、抽烟喝酒、长期口服避孕药、反复长期接触各种放射线、饮食不健康以及精神抑郁等因素有关。
症状和肿块特点
乳腺癌的典型症状是乳房肿块、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回缩糜烂、乳房皮肤改变、乳房外形改变、腋下淋巴结肿大等。与其他肿块不同的是,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多为单侧单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甚清晰,肿块多见于乳房的外上方,乳房内侧及下方较少见,肿块能长到很大。乳腺癌的肿块早期也是活动的,但由于它会扎根生长、侵入周围组织之中,所以其活动度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愈来愈差,位置也逐渐固定不变,而且容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4.乳腺导管扩张症
发病情况
乳腺导管扩张症也并不少见,是一种良性的慢性乳腺病,病程冗长、病变复杂多样,易反复发作。常见于40岁以上非哺乳期或绝经期妇女,患者常有哺乳障碍史,高峰年龄为50~60岁。乳腺导管扩张症发病可能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
症状和肿块特点
乳腺导管扩张症早期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溢液的颜色多为棕色,少数为血性溢液。一般到后期时才出现肿块,肿块常位于乳晕深部,质地坚硬,大小不一,直径常小于75px,或伴有乳头内陷现象,有时由于局部皮肤水肿而呈“橘皮样”改变,重者乳腺会变形。有时肿块的表面皮肤会出现红肿、疼痛和压痛症状,严重者乳晕周围会出现脓肿,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肿大、质软、有触痛。
5.乳管内乳头状瘤
发病情况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40~50岁女性,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症状和肿块特点
常单个或多个发生在近乳头的扩张乳管中,75%的瘤体发生在邻近乳头的部位,瘤体很小,带蒂而有绒毛,且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故易出血。可发现乳晕下有樱桃大的包块,质软、光滑、活动,挤压肿块可见相应乳头开口处有血性液体溢出。
乳房肿块并不可怕,只要女性能注意乳房的自检,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就可以避免病情发展到严重的地步而束手无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