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语今天是清明节,人们到先人的墓前进行祭拜与扫墓,寄托哀思。[西湖营养]提醒您扫墓尽量低碳环保,诚然心意为贵。清明节,缅怀逝者,感恩过往。
风香露重梨花湿,草舍无灯愁未入。
南邻北里歌吹时,独倚柴门月中立。
——白居易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时。又名“三月节”或“踏青节“。
清明气候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个时候的惊喜来自于彩虹,虹是阴阳交会之气,日照雨滴而虹生。清明末到谷雨时节,雨量增加,气温上升,空气中的含水量增加,在明朗天气,有虹出现。
清明寒食清明往往在寒食之后,“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青团为寒食的食俗,清袁枚《随园食单》中写:“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
美味|青团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美味|清明螺
清明时节,正是采食螺蛳的最佳时令,因这个时节螺蛳还未繁殖,最为丰满、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鹅”之说。螺蛳食法颇多,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若食法得当,真可称得上“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了。
清明踏青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清明樱花柳色青堪把,樱花雪未干。清明时节,到了樱花随开随谢的季节了。东山魁夷的《夜樱》:“盛开怒放的夜樱,涌出山谷的满月。二者邂逅的瞬间,即是人世生命的完美。”
清明饮食暮春,饮食应疏肝健脾、少酸、多甘多汁。此时气候多风、干燥,因此应多吃时令多汁蔬果,多饮水。
编辑:林蕾
西湖营养
做中国最专业的营养科普公益平台,浙江健康联盟成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