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习俗
1清明节习俗一: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古时候,“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
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纸钱的产生,源于古人笃信灵魂不灭的意念,认为有天堂和地下世界,就要给死去的亲人在天堂或地下世界有使用的纸币。
TIP
清明节扫墓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因此,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以及祭祀的文明与安全,在进行扫墓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不得嘻笑怒骂
墓地是逝者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是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也对其他祭扫的人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非常不礼貌。
衣着朴素整齐
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扫墓时最好要衣着整齐,也不能穿颜色过于鲜艳的衣服,如红色、紫色等。
谨慎拍照
在中国,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地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所以一般不宜随意拍照留念。
注意防火安全
在山上或其他场所进行祭祀扫墓时,请勿吸烟、燃放烟花爆竹等,防止火烧连“林”。如需烧纸,烧纸前应尽量清理干净燃烧点周围的枯枝落叶等可燃物,在事先圈定好的阻燃围栏、挖好的深坑或自带的桶、盆中进行。待烧完纸钱后,一定要将燃灰清理干净,以免死灰复燃,切记要等纸钱、香烛等余火燃尽或用水扑灭之后,才能离开。
文明祭祀
现在越来越多人倡导文明祭祀,即能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又能简化扫墓的程序,避免火灾。而选择文明祭祀的方式,有时候只需要献上一些水果等祭祀物或者一束花就足够了,不过要注意在离开之前把垃圾清走,爱护环境,文明祭祀。
2
清明节习俗二: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这一习俗在大学生群体里盛行。由于学校距离家的远,假期甚短,只能留校。留校期间,难免心生乏味,想着倒不如出行游玩,踏青带歌到处走。
华灯夜上古街别番风情
跨省游玩海枯石烂
出海航行
3
清明节习俗三:植树
不只是植树节植树,清明节也有植树习俗。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4
清明节习俗四: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5
清明节习俗五:荡秋千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清明食物
清明节除了各种要消耗体力的习俗,还有这个增加体力的能吃东西的习俗。
清明吃青团
清明吃青团,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
江南一带有吃青团的习俗。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再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团子。
用春天新发的清明菜做成的清明粑,有着清明菜独有的香味,似乎还带着春天的清新气息。吃在嘴里口感润滑,糯而不腻,又富含营养,令人回味悠长。
清明吃清明饭
每逢清明节前夕,在客家地区,家家户户都要从野外采集各种供食用的青草药,用来制作清明饭。常用的草药有艾草、麻叶、鸡矢藤、清明菜(白公翁)、荠菜、枸杞叶等制成饭团,添进红糖搓匀,制成饭块蒸熟即成。
清明吃薄饼
福建小吃非常多,自然清明节也有独特的美食,厦门民谚有云“清明吃薄饼”,意思是清明节一家人在扫墓后要聚在一起包薄饼吃。其中所包的各种蔬菜,预示着将使农苗兴旺、六畜茁壮,包卷芹菜、韭菜的薄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
清明吃福建暖菇包
还有福建泰宁县的传统特色小吃,长得似青团。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
清明吃蛋饼
是不是极其眼熟!!大葱鸡蛋饼,是青岛许多人家都要在清明节吃的哦,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清明吃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
……
言归正传。
清明时节习俗多多。
往者已逝去,生者仍在。
清明时节是勾起对故人的思念。
清明时节是再一次面对生与死的思考。
昨日小编看了朋友圈,在一群出玩踏青的票圈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朋友圈。
朋友和年迈的爷爷的合照
我真的很想他了。
看着图片中满是长褶子的脸庞,瘦瘦的弓着的腰背,我就突然很想自己的爷爷。我已经好久没见过他了。现在还在湛江,离家那么远,陪伴的时间就更是少之又少。
自身经历
我害怕面对亲人的生病、受伤。因为在那个时候,满满的无助感席卷而来,我没办法挣脱,这种感觉不好受。
每一次看奶奶,总会被吓到,因为奶奶真的在变化,真的在苍老。
我没办法接受时间不停地在走,奶奶一天天悄然无声地老去,直到时间带走了她,死亡把她从我身边抢走。没办法。真的没办法。我拒绝接受这个事实。不!它不是事实!不敢直面奶奶确实在一天天老去这个事实。
时间一点都不温柔。
?
小编开始思考朋友说的求学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减少那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来到这中国遥远的南端学习究竟为了什么?它换来的是什么?
sheng
生
de
的
yi
意
yi
义
?
如何对待亲人?身边的人如何对待?
我们大学该怎么过?时间怎么利用?
……
shu
我
men
们
ri
的
da
大
xue
学
欢迎留言说出你感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