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节气,该节气美食也是丰富多样的。关于立夏的饮食风俗,在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地区也代表了不同的饮食文化。苏浙一带素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传统,还有广为人知的“立夏吃蛋”习俗……今天,就来盘点一下舌尖上的“立夏”食俗。1立夏蛋 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立夏蛋,足以称得上是立夏的经典美食了。立夏食蛋的风俗由来已久。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子里洋溢着香喷喷的味道。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2尝“三新” 立夏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如在苏浙一带便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尝食。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在无锡,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而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更为丰富,有“九荤十八素”的说法。 此外,在浙江,立夏还有喝“七家粥”的风俗,也叫做“七家茶”。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经过精心熬制后煮成的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立夏时,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3吃面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以饮食文化为甚。立夏正适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在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4“野夏饭” 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饭”之俗。是日,儿童少年成群结队,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称为吃“野夏饭”或“立夏饭”。杭俗还有立夏日吃“三烧、五腊、九时新”之说。“三烧”,有烧饼、烧鹅、烧酒(甜酒酿)。“五腊”是指黄鱼、腊肉、盐蛋、海蛳和清明狗。“九时新”,就是指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黄豆笋、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这些美味。 立夏之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也寄托了祈福保平安的愿望。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在湖南长沙,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也叫做“立夏羹”,意喻着力大无比,身轻如燕;上海郊县农民在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几厘米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表达了对夏季的祝愿。
(文章转自东方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