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庄清明时节雨纷纷,艾草青青制粄哩

杏为医家之花,艾乃医家之草。艾草,有消食健胃,散寒除湿,消肿散结,平喘、镇咳、祛痰、护肝利胆的作用,岭南地区的客家人习惯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在清明时节制作艾粄,是清明粄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

艾草制糕点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江浙地区、客家地区、闽南地区及潮汕、广府地区的传统糕点,江浙地区称“青团”,粤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艾粄”,粤北及江西地区一般称“艾米果”或“艾糍”,闽南和潮汕地区称“艾粿”,广府地区称“艾饼”。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带通常包入豆沙馅或其他甜馅制成团状;而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甜味为主;江西地区喜欢裹肉馅并且捏成饺子形。

“粄”(ban)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使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曲草)粄”、“苎叶粄”等。每年清明节,清明时节,人们在外出祭祀、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艾叶、鼠曲草、竺叶、鸡矢藤和使君子等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

艾叶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了寒食节食品“青隋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艾草(学名:ArtemisiaargyiH.Lév.Vaniot),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绒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茎单生或少数,褐色或灰黄褐色,基部稍木质化,上部萆质,并有少数短的分枝,叶厚纸质,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无假托叶或极小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头状花序椭圆形,花冠管状或高脚杯状,外面有腺点,花药狭线形,花柱与花冠近等长或略长于花冠。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亚洲及欧洲地区。

艾草

客家人历代传承下来的制作艾粄要诀是要选择鲜嫩艾草,只要叶不要梗。

中间的梗要去掉,只取用右边的枝叶。

艾草相当有辨识度,正面青绿色,叶底是泛白色。

准备比较老的芭蕉叶,用来制作艾粄时使用。官山村的陈阿姨一大早就出去果园采摘芭蕉叶,据她说芭蕉叶一定要选择时间久,比较老一点的使用。

芭蕉叶要洗干净,剪成小方片待用。

生石灰,客家人传承中制作艾粄非常重要的一项原料,用来煮艾叶,不知是为杀菌还是怎样?

生火

炊烟升起

将生石灰放到布包里包好。

放到水中

然后将艾草放到石灰水中沸煮

将艾草煮熟

准备好糯米粉

煮熟之后的艾草

捞出,要用清水洗净

陈阿姨洗的很仔细

青绿色很好看

洗净的艾草要棰成艾泥

将芭蕉叶子煮熟,不容裂开

将做好的艾粄放到芭蕉叶上

放到蒸屉里蒸半小时

也可以包成包子那样~里面加芝麻馅等等

入锅蒸熟

艾粄熟了

老人家说不管加多少艾草,艾粄都不会增加分量

清明时节雨纷纷,艾草青青制粄哩

带上家人孩子到公庄体验制作艾粄吧!









































北京看白癜风一般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