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春方至,采黄花食团子

黄花

丛草中微花,

无暇玉中扎。

“丛草中微花,无暇玉中扎。”阳春三月,田间地头的黄花开了,一片片、一丛丛,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像春日般温暖灿烂,暖和了心头,也撩起了对“黄花团子”的片片情思。

“黄花团子”是保山人对黄花糯米粑粑的“草根”称呼。因用黄花做原材、外表状似小圆球状,故称黄花团子。

每年的清明前后,是采食黄花的大好时节。保山人通常将黄花采摘回来后做成黄花团子,一边祭悼缅怀亡人,一边享用大自然的美味。

本文所说的黄花,是保山人的叫法,因花朵呈黄色且可入食,便直观亲切地唤其为“黄花”。其学名为鼠曲草,两年生草本植物,它没有高大魁梧的身躯,只有10—15cm的身高,全株布满细密的白绵毛,外观细小狭长、两面都长有白绵毛的叶片仿若袖珍型的老鼠耳朵,互生在一起,一直长到茎头小心翼翼地呵护着顶端的小黄花。

每一朵黄色的小花由细小的、紧实的、圆形状的花构成,排成伞房状,不张扬、不哗众,以自身的姿态活出“该发芽就发芽、该开花就开花”真理。一株、两株、三株……许许多多的黄花长在一起,便成了成丛成片的、明艳艳的黄色,给山野田地增添一抹温馨的色彩。

据《别录》《日华子本草》《药类法象》等书籍记载,鼠曲草具有“主痹寒寒热,止咳;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消喉火,解热,去毒”等药用价值。

制作黄花团子时,还需要另一种“山花”——染饭花。染饭花的学名叫密蒙花,《本草衍义》中有记载:密蒙花,甚多。叶,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染饭花性凉,味甘,具有祛风、凉血、润肝、明目的功效。花儿香气浓郁,入口芳香。

于是,将黄花和染饭花采摘回来之后,黄花和染饭花联袂制作黄花团子的“场子”也就拉开了。

其制作过程可用“黄花+染饭花+糯米+糯米面+红糖苏子=黄花团子”这个公式来表示。大概的步骤为:

?熬煮染饭花,做成金黄色的染饭花水,这是决定黄花团子“肤色”的关键材料。

?糯米“镀金”,用熬好的染饭花水浸泡糯米,糯米“镀金”成功后,装在漏筛里沥水备用,这就是黄澄澄的蘸米。

?舂黄花,将采摘回来的黄花洗净后,放在石臼窝里舂碎,让其味道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和腊面,腊面即干糯米面,将舂碎的黄花揉进腊面里,腊面的软糯程度决定着整个黄花团子的肌肤质地,然后捏成小圆球状。

?装馅料,馅料主要用红糖和苏子做成,将红糖切碎、苏子炒香,充分拌匀后,放在捏好的糯米面圆球内心里,然后在最外层裹上黄色的蘸米,黄花团子离“出炉”也就不远了。

?蒸团子,在蒸层或篜子里撒上一层蘸米(有的还喜欢撒上一些青豌豆,可依个人口味而定),上汽之后将捏好的黄花团子依次排开,并且每个与每个之间留出一定的空隙,蒸熟即可。

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像馋嘴的猫在拼命地舔着黑黝黝的锅底,等着享受美味的馋唾已经在嗓子眼里打转转。待到蒸熟之时,趁着腾腾热气,金黄色的黄花团子被一个一个取出。

染饭花和黄花的清香、

糯米面的粘糯、

红糖苏子的香甜,

在慢慢咀嚼中

翘望了一年的味蕾终于得到犒劳。

一时半会儿吃不完的黄花团子,

可以冰冻起来,

再吃时,蒸熟即可。

这就是保山的黄花团子,

欢迎来品尝~

END

编辑:姜永华

责任编辑:杨清宗

关于保山新闻网

  该   -

  (   投稿邮箱:wx

bsxw.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qucaoa.com/sctx/5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