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影响,春节后就没有离开过学校。自然也就没法回老家找奶奶,对于我们来说上半年最重要的节日是三月十五,一般上这天在外做工的都会回乡。今年就只能通过手机参与了,以下转自姐姐的记述。
奶奶听到我们要回去,特别开心,以至于有点不知道怎么说下一句话,
她说:“你不是不爱回来嘛,我就都没提”。
车刚到村口,奶奶早早就进来路口等了,因为山路关系需要走上一段。几乎每次都是如此,不管是弟弟,还是姑姑,只要是说要回去了,她都会老早老早进来路口等着。
我们一下车,奶奶就把小阿城接过去,小城倒是觉得新鲜,眼睛直盯着奶奶,一双小手摸着她下巴,两个人都笑的眼睛都小了。
刚刚到家,奶奶就说要起火烧水,准备来杀鸡了。说她一个人在家,一天过一天的,也忘记杀了。大家都回来了一起来杀着吃。
奶奶坐下准备起火。这些年对奶奶最深的印象大概,大概就是这身装备,戴着围裙奔波于厨房、菜园、农田还有山上。拔草、砍柴、种菜,一刻都不得闲。
我熟练的处理了鸡,内脏,勾起了奶奶的回忆。一边夸我越来越熟练了,一边说,我小的时候其实她杀鸡叫我,是想有个人陪着一起,并不是要我做多少事。我一直觉得挺感谢奶奶的,无意中我学会了很多事,我估计应该是很多和我同龄人不太会的家务琐事。
这两天,小阿东就和这只23天大的小兔子做伴。从小就经常带着阿东回去奶奶家。阿东每次也很大声很亲热的喊“大嫲”,奶奶每次听阿东的叫喊,都很开心。
回来的第二天下午,我们相约都去邻居家一起做龟粿,闽南话叫“GU”,是用糯米磨成浆,再压干水分,揉成团,里面包上馅料,再上火蒸熟!虽然东西美味,工序还是不少,还挺讲究。
小时候只有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和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寿诞)有做这个,我每次都跟着奶奶一起,说是帮忙,其实是觉得好玩,弟弟偷懒不动手就负责剪叶子。可能以前生活拮据,家家户户也要干农活,没空搞这些。现在条件好多了,想吃就做,也不一定按照节日的时间做。
奶奶和邻居已经提前个把月准备好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道原材料——鼠曲草。吃了这么多年的龟粿,第一次知道这个叫鼠曲草。小时候其实一直吃的是白色的,馅也是甜的。后来变化多样,做了很多口味。
箬竹叶,也是新学的名词。因为常用于包粽子,所以都称为“粽叶”。
前期工序比较难,后期还算容易学。揉成团子后摊平,往里加入内陷,甜咸口味做好记号。
最后就是用龟粿模印印成,放在粽叶上,摆满一盘就可入锅了。
今天就返回婆家了,奶奶给拿了好多土特产,也把家里几只鸭子生的鸭蛋全打包给我们了!还拿了地瓜粉,木薯粉,昨天做的龟粿也都几乎全给我们了!
谢谢奶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