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病,越是常见病越可能被广大女性所忽视。美丽明星的早逝,再度引起人们对乳腺癌的恐慌,经广泛查找资料拼凑成此文。也加了些自己拙见。希望为广大女同胞提供点什么。
一.乳腺增生概述
乳腺增生也叫乳腺结构不良症。是乳腺的常见良性病变。
乳腺增生通常又分为单纯性乳腺增生和乳腺囊性增生。前者也叫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属乳腺结构不良的早期表现,具有自限性、重复性,可不治自愈。属生理现象。
后者属病理性,需严密监测。包括乳腺囊性腺病、慢性乳腺病、慢性囊性乳腺炎、乳腺纤维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青年女性以单纯性乳腺增生为多见。中老年女性以囊性乳腺增生为多见。二者可以同时存在。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的“乳癖”范畴。“乳癖”是形容气机不畅,在乳房部出现胀满疼痛、时缓时剧,疼痛时轻时重等特点。
个人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的发展过程。
一般认为,神经、免疫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失衡。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
二.乳腺增生病因病理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
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催乳素升高也是引起乳腺增生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有研究表明,激素受体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认为,神经、免疫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因素均可造成机体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失衡。
人生存的外部环境、工作及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各种压力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等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则导致催乳素(泌乳素)分泌增加,而可能引起或加重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起初为弥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
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
单纯性乳腺增生:也叫乳痛症、乳腺小叶增生。病理表现为腺小叶发育不规则,腺管周围纤维组织增长,腺管、腺泡轻度增生。
继之小叶纤维组织增生、小叶间融合;末梢导管不规则出芽;乳管上皮增生;小叶间淋巴浸润。故也称小叶增生。以年轻女性多见,表现为双乳胀痛和乳房肿块。具有自限性。属生理性变化。
a.乳房肿胀痛:周期性的疼痛,疼痛始于经前、经期,经后一段时间明显减轻,甚至毫无症状。疼痛呈弥漫性钝痛或局限性刺痛。触动和颠簸加重,并相双上肢放射。重者双上肢上举困难。
b.乳房肿块:可双侧乳房对称性发生,可分散全乳、可局限一处,以双乳外上象限多见。呈结节样、颗粒样、大小不一、质地不硬、和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可推动。经后变小、变软。
c.部分部分病人乳头溢液,多为清淡的浆液性。
d.自限性、重复性:本病可不治自愈。结婚、哺乳后症状自消。但时有反复。月经紊乱。
本症可和乳腺囊性增生病共存。
2.乳腺囊性增生病:30-50岁多见,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导管、腺泡增生)、末梢导管高度扩张而形成的囊肿为主要特征。伴结构不良。有人将本病列为癌前性。不易与早期乳癌鉴别。或者说是早期乳癌可混杂在其中。
个人从临床、病理生理理解为,本期为单纯性乳腺增生自然进展的一种。
囊性增生为病理性,组织学改变不可逆(但个人用药物注射的方法可将部分本症的腺病增生的包块消失),增生与不典型性增生可共存。重度或3级不典型性增生为癌前性。
病理切片:囊肿、上皮瘤样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大汗腺化生。切片中找到前三种的任意2种,或任意3种即可诊断乳腺囊性增生病。(医院的穿刺细胞学检查,均难见得上述规范的报告)。
1)多种多样的乳腺包块:a.单结节;b:多结节;c.区段性结节。
2)疼痛:经前加重,囊肿增大,经后减轻,囊肿缩小。疼痛可与月经无关,常为任意性,持续性。
3)乳头溢液:浆液性、血性。纯血性时----------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的一种)。
3乳腺增生(泛)临床表现总结如下:
乳房疼痛和肿块尉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1)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病程为数月、数年、数十年不等。
大多数患者具有过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2)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结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有时表现芜界不清的增厚区,病灶位于乳房外上方较多。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中老年的乳腺囊性增生的腺病样增生可在乳房的下方横向、索条样存在,但光滑、质均,可移动。
(3)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凡乳头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溢液当警惕导管扩张及导管内乳头状瘤;如溢出为较多的乳汁也应注意脑垂头瘤的排查)。乳头溢液常为棕色浆液性或血性液体病程有时很长,但停经后症状常自动消失,或减轻。
(4)月经失调:本病患者可月经前后不准时,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6)切除标本常呈黄白色质韧无包膜,切面有时见有很多散的小囊实际上是囊状扩张的大小导管。囊壁大多平滑、内有黄绿色或棕色粘稠液体,有时有黄白色乳酪样的物质自管口溢出。
(7)根据病理生理及临床所见,个人理解囊性乳腺增生病是由单纯的乳腺增生发展而来。与乳腺癌的关系尚不明确。但多数认为有癌变可能。
(8)流行病学研究提示囊性增生病患者以后发生乳腺癌的机会为正常人群的2~4倍,单纯性的囊性增生病很少有恶变,如果伴有上皮不典型增生特别是重度者,则恶变的可能较大,属于癌前期病变(纯理论,谁有能保证单纯性的囊性增生不会发展为不典型增生?)。
(9)病人常有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轻者如针刺样,可累及到肩部,上肢或胸背部。一般在月经来潮前明显,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
4乳腺增生的诊断检查
(1)乳腺增生病患者若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没有明显的经前乳房胀痛,仅表现为乳房肿块者,特别是单侧单个、质硬的肿块,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相鉴别。
乳腺增生病(常易误诊)与乳腺纤维腺瘤(少见癌变):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
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
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
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乳腺增生、乳腺病咨询,请扫码
赞赏